中国搜铺网讯
从实行严格调控房价的“国五条”伊始,关于对北京房价调控的各种消息就已经汗牛充栋。从20%的利得税,到北京市领导不满房价,再到北京要对土地限价。可以说,北京对房价的调控始终走不出一个“行政思维”。唯一的变化也仅仅是,调控思路由原先单纯对二级房价的调控,转变为对一级土地市场和二级房地产市场的双调控。但解决北京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矛盾的真正关键,仅仅是调价这么简单吗?显然,不调国内房产政策,不通过弥合供需间深层次的矛盾,单纯的限制地价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济于事。
事情是这样的:北京市政府将对目前的管理雏形拟在土地出让前就确定其入市价格,通过土地出让、税收政策优惠等措施,保证其处于中低价位。而购买人资格和二次入市的相关规定仍待研究。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房地产制度改革以来,中国地产行业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产业,但由于“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现今的中国经济正面临都会结构发展的困境:由房地产带动的固定投资过度,在GDP中的占比太大,而居民消费低下已成为桎梏中国经济转型的“紧箍咒”。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无论从政府最高层还是从民间,都已经意识到中国经济必须要走一条“转模式、调结构”的发展轨道。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近十年来年来中国房地产的发展脉络进行一番梳理,以期找出其中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客观的说,随着住房改革的全面推进与房地产业的发展,我国国民的整体住房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其中也产生出了许多问题,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内房地产发展出现了“跑偏”,其结果就是“房价像脱缰的野马,怎么拉也拉不住了”,反而成为了进一步提升民生的障碍。特别是自2003年伊始的这十年间,以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为主要目标的政策已经宣告失败。房价增长过快,房产投资过热,供求失衡、市场持续紊乱等,这些都已经成为近几年来中国社会领域中关注度极高的话题。
细究起来,在目前国家房地产发展所出现的最大问题主要在于:没有明确房屋的商品性和社会性的双重性质,没有厘清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和作用。众所周知,住房是社会保障和商品市场相结合的领域,其双重性质决定了其供应模式。具体来说,目前,中国的住房供给存在两大模式:一个是住房产品市场化,即绝大多数居民的住房需求都通过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另一个是住房产品社会化,即政府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除此之外,中国经济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过度依赖以房地产为支撑的投资拉动增长模式,转化到以产业为基础、以消费为支撑的增长模式。诚然,从全国各地房价的高企看,国内经济转型还面临着房地产和高房价的牵制,未来的结构转型道路依然崎岖。但是,只要国内的经济发展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用“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的思维来考量中国未来发展的路径,中国经济就可以转变为一条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动的发展之路。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