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从公开资料获悉,在中央楼市调控政策不松动的背景下,北京等超过14个城市对其当地的楼市政策进行适当微调。其中芜湖、佛山、成都等因为微调幅度过大,政策颁布不久就被“叫停”。
可以预料,只要楼市调控政策不退出,只要楼市继续处于低迷状态,类似问题还会再次出现,甚至更加频繁、更加明显。因为,此轮调控从开始之日起,就一直处于激烈的利益博弈之中,且由于地方政府没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导致这场博弈始终处于胶着状态,没能找到让各方接受、令各方满意的利益平衡点,不仅房价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市场也陷入了严重的低迷之中。虽然从去年下半年起,房价出现了一定松动,开发商也呈现资金紧张、“资金链”紧绷的状态,但是,由于大型房企仍具有较强的死杠房价的能力。因此,房价变动仍然没有完全朝着调控预期的目标发展。
而随着博弈时间的不断延续,可以说各方都已到了筋疲力尽、力不从心的地步了。而近一段时间以来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楼市“松绑”政策,或对政策进行适度的微调和优化,说明楼市调控已进入了“微妙期”。
“微妙期”,有时也被称作是“危险期”。无论哪一方,只要能够顺利度过“微妙期”,也就度过了“危险期”。
对开发商而言,目前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市场持续低迷,大量的商品房积压和资金沉淀,不仅成本越来越高,负担越来越重,而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越来越大;二是从中央的态度来看,似乎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也就是说,房价不降到合理范围,政策是不可能放松,更别说退出。两大难题,决定了开发商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降价,要么等死。那么,到底是选择降价还是等死,已到了需要开发商作出决断的时候了。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发商正在出现两大分化。一方面是大量中小开发商在利益博弈中消亡;另一方面是大型开发企业仍在到处圈地。这种微妙的变化,说明楼市调控的效果即将体现。
就购房者而言,目前也面临着两种选择、两种矛盾。如果选择买房,房价似乎并没有跌到预想的价位。一旦房价继续下跌,等于出现损失。所以,他们还在等待观望。相反,如果现在不买房,万一调控政策调整,特别在保障房大量上市以后,整体房价出现明显下降,而商品房出现大幅反弹,也会给购房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孰轻孰重、孰优孰劣,值得购房者好好研究和分析。显然,从购房者角度考虑,市场也进入了“微妙期”。
就地方政府而言,矛盾心理可能更加强烈。虽然从内心讲,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对楼市进行调控,更不愿意看到楼市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这一点,从楼市调控开始到现在,地方政府基本都在明抗暗拒。从开始的出工不出力,到后来的暗中给开发商以支持,再到现在的想方设法、绞尽脑汁进行政策调整和“托市”。但是,中央的政策又不能不执行。
令人担心的是,面对稳定增长的任务不断加重,地方政府会不会以“稳增长”为借口,进一步对政策进行调整,值得关注。这也使得楼市调控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楼市也变得更加微妙。
对中央来说,实际上也非常矛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经济下滑和筑底的局面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稳定经济增长的任务实在太重。实事求是地讲,要让经济快速停止下滑,并步入上升通道,房地产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过去的教训又不能不吸。因为,一旦再度陷入房地产“怪圈”,中国经济又将面临新的考验。更重要的,在此轮楼市调控中,中央已经不知多少次地表示,房价不回归理性,楼市调控就决不退出。如果再用房地产业来稳定经济增长,就等于失信于老百姓,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从这方面看,调控也进入了“微妙期”。
也正因为如此,在政策的选择和调整上,就显得十分重要、十分困难。如果就此放松政策,无疑就会前功尽弃;如果继续这样调控下去,楼市极有可能还要继续低迷,对稳定经济增长不利。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的观点是,为了尽快度过“微妙期”,或者说“危险期”,也为了不再让地方政府偷偷摸摸地“托市”,应对目前的调控政策作出主动调整和优化。一方面,尽快出台房产税政策,取代目前的限购、限价政策,把刚性需求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在土地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继续对开发企业从紧从严。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确保保障房供应量能够稳定在年住房供应量的40%以上。
如果政策能够主动地作出调整和优化,无论对楼市尽快走出低迷、让楼市尽快步出“微妙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据中国搜铺网( 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