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论坛全新上线,访问地址:http://www.3puok.com/bbs/......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中心 >> 研究分析 >> 正文内容
  • 中国楼市大变局!今年见顶 房企应该大转型
  • www.3puok.com 2011-08-20 17:45:44 

  • 中国搜铺网

      我们都知道一个定律叫马太效应,来自《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让他们去做生意,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赚了1 0锭,国王奖励他10座城。第二个仆人赚了5锭,国王奖励他5座城。第三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怕丢失,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现在完好无损”国王命令他将这锭银子交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这个定律,简单解释就是赢家通吃,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人越来来没钱,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是一种良性循环,没钱人越来来没钱是种恶性循环。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中国楼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使得多个领域出现马太效应,并出现恶性循环。

      首先高房价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

      98年我们中国实行房改,取消福利化分房政策,但那时候中国的住房需求远远没有解决,因为保障房的配套没跟上,有钱的没钱的全挤到一口锅里吃饭,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当然是房价上涨。

      这就像是汽车市场,有几千万的阿斯顿马丁,有几百万的兰博基尼,但也有几万的qq和十几万的甲壳虫。也像我们选择出行方式,你可以开奔驰宝马,也可以坐公交坐地铁,关键是有选择,而我们的房改呢,因为保障房的缺失,就剥夺了居民购房的选择权,设想一下,如果那时候就分锅吃饭,有钱的买商品房,没钱的住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相信就不会有今天房价的居高不下。

      高房价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

      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收入最高的20%群体,是收入最低的20%群体的收入的33倍。这种社会财富向少数人群集中情况还在加速。

      前阵子,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一位副会长顾云昌在某论坛上说,“对住房问题抱怨大的家庭肯定不到10%”,他依据是,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自有住房率已达到91.4%,农村老百姓的住房率是99%“。”抱怨最大的第一是80后毕业生,第二是农民工。因为80后有冲动但没有钱,所以买不起房,而这些人正是网络主体。

      言论一出,舆论哗然,顾会长在网上被一顿好骂。顾会长这么说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犯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错误。为什么一边是自有住房率如此之高,排到世界第一,但另一方面,不满舆论却滔滔涌向房地产

      其实,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贫富差距,房价问题引发广泛关注的根本原因在于房产成为财富分配的工具,而随着房价上涨绝大多数人被排除在外,所以有了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

      房地产已经成为了衡量财富的重要载体,早买几年房或晚买几年房,原先境况差不多的两人的生活会发生如此大的差异,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这就是社会舆论滔滔涌向房地产的根本原因,买的少的人希望房价跌买更多,买不起的就更不要说了。

      高房价带来另一个不利影响是,加剧了经济的冷热不均,使经济结构失衡

      这么多年我们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靠的是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

      近些年,一些从事外贸和制造业致富的人,手里有了多余的资金,纷纷把资金投向房地产业,这也难怪,从行业利润比较来看,纺织业、家电的平均利润是2%,外贸企业的利润为8%,但是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率高峰时达30%-40%,房价的涨幅一年一倍更是稀松平常。

      房地产的高利润使得做企业的没心思做管理搞创新,因为只要买了房,躺着睡觉赚的也比自己的主业多,但是,大量资金涌入所导致结果便是地价房价被推高,而且经济冷热不均,投资领域过热,而贸易制造业过冷。长此以往既削弱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在中国GDP比重中,出口和投资占到75%,而国内消费需求占比约35%,这种不平衡的宏观经济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无法维系。不能低估未来挑战,现在是时候给中国经济敲警钟了。

      其次,土地财政无以为继,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高房价哪里的恶性循环到地方政府和土地市场这块,情况如出一辙,我们流行了多年的一个概念叫经营城市,全国都一个模子学习浦东和大连模式,拉大城市框架,大搞城市建设,那么地方政府靠什么来发展城市建设城市呢?其中占比很重的一块就是土地财政,卖地搞建设。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土地财政调研报告显示,有些地方,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地方政府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

      为了拿到便宜的土地,多卖地,很多地方政府就搞暴力强拆,调查显示拆迁矛盾已成为我国首要社会矛盾,无论在深度、广度和烈度上都显著高于其他社会矛盾。

      截至去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10.7万亿,其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占比4成,目前坏账率达到3成,最后还得老百姓买单。

      这种依靠土地财政建立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寅吃卯粮,将数十年后的公共财政收入提前吃了,一旦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结束,可供开发的土地日益减少,未来的公共财政状况将会面临严峻考验。
     

      再者,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通货膨胀

      通胀是强盗,好比说现在的社会财富有一百亿,如果政府多印一百亿的票子,然后交给某一部分人,实际上等于把一半财富就转移到拿到新印的票子这一部分人手里,这一部分是谁,有权力和有关系的,拿不到,如果你的合法收入又没有相应提高,那么你的财富就缩水了。

      据了解,我们这几年超发的货币是48万亿,这相对于每个家庭负担3万元,事实上这个钱你根本没拿到。但你却要为通胀买单,多发的这些钱推高了物价,并使得公司投资收益大幅降低、居民储蓄率降低,银行赢利能力显著下降、居民消费能力将大大降低、企业家精神衰退等,但最为重要的后果是进一步使得贫富差距加大。

      这就是马太效应,赢家通吃,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人越来来没钱。

      最近说中国没有从西方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拙劣的货币政策和如虎出笼的通胀,中国的经济已经失控,正在重蹈美国2007年的覆辙,这个泡沫的破灭会是世界经济的最大危险,而不在欧元区。

      兼听则明,这些人的观点未必正确,我们货币超发,既导致了通胀又推高了资产价格,这一点是肯定的。

      最后,人口老龄化以及即将消失的人口红利

      过去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口红利,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我们已经逐步迈向人口红利拐点要为人口负债所担忧。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1.67亿,超过德国和法国人口总和,养老问题压力巨大。美国兰德公司分析师认为,2020年,人口老龄化使工作与不工作人口比率成世界最高,比日本更严重。如果没特效新政策, 经济在那时期会撞墙。

      2004年开始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温州的炒房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出逃的,但是短短半年之后又卷土重来,因为他看见国家严厉的调控对房地产没有作用没有影响,所以钱没地方去,再回来,在心理学上叫“正强化心理”,强化了这种预期。

      所有这些使得房地产的投资属性被无限放大,它的居住属性被压缩。十几年前,家里如果说买房,老年人也许会训斥你,买房做什么够住就行了,那时房子是必需品,够用就行了,现在是反过来的。

      有一个定律,消费品一旦进入一个上涨的趋势,要再回来非常难。这个理论来自于股票投资。依据是两点:一是人是群居动物,二是人是有思想的,一旦对一个东西的方向形成了共识后,会相互间强化认识。

      所以,85%的家庭认为房价超出了承受范围 ,但希望买房的仍然几乎占到9成,这是基于对房价仍然将会上涨预期的一种无奈反映。

      而预期反过来有影响供求关系。所以任何时候供求关系对价格都是有用的,只不过我们要多考虑一个预期的作用,因为大家如果都觉得房价会涨,那么大家就都会去买,就把需求放大了,供给一方又认为房价会涨,他就晚一点把商品推向市场,这就使得供求关系进一步扭曲,所以房价上涨。

      我们要做的是,要么在多重调控政策高压之下赢得把泡沫坐实的时间和空间,要么在所有调控政策失效之后市场报复性的上涨,最终经济硬着陆。而后者当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