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论坛全新上线,访问地址:http://www.3puok.com/bbs/......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中心 >> 研究分析 >> 正文内容
  • 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平等对待应适用所有层面【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http://www.eeo.com.cn/industry/hr_trends/2010/12/03/188045.shtml
  • www.3puok.com 2010-12-05 11:35:18 

  • 中国搜铺网

    12月1日,中国开始对在华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标志着外资企业在税收上持续多年的优惠政策被全部取消,中国已在税收制度上实现了内外资的统一。
    这是否意味着外资在中国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走向终结?它们将如何应对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中国企业的日益强势?
    多家外资企业对这样的问题保持沉默,不过在行动层面,它们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息。一方面,外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与中国政府沟通,希望能拥有更加开放和公平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它们纷纷调整自己的预算和规划,应对税费增加导致的成本上升。
    53岁的比利时人丁凯(Dirk Moens)对这一切十分熟悉。无论是担任英博啤酒集团亚太区总裁期间频繁地与中国各级政府打交道,还是在目前的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职位上在华欧盟企业代言,通过各种途径为企业争取利益都是其工作的重心,只不过他服务的对象,已从一家外企变成了一个群体。
    中国欧盟商会由51家在华欧企于2000年10月发起成立,目前拥有1400多家会员企业,自称为欧洲在华企业可信赖的、独立的声音。其目标是为欧盟企业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改善企业在华的运营环境。
    今年9月,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0/2011》,针对34项议题向中国和欧洲的政策制定者提出了380多条建议。这些建议的焦点,集中在市场准入和监管框架两大领域,部分原因是很多外资企业认为,中国的市场开放程度依然不足,并且出现了倒退现象。
    较之于内外资税费统一的“平等”政策,在华欧盟企业更为在意中国市场在其他领域对它们而言的“不平等”现象。它们担心,中国越来越多政策的实施不平等,可能置外资企业于不利地位。
    不会保持沉默
    经济观察报:12月1日起,中国内外资企业的税费实现统一。这意味着在华欧盟企业的税费和经营成本上升,这是否会削弱它们的竞争力?
    丁凯:我们要区分清楚在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和向中国出口的外国企业。在中国当地的企业,如果所有的企业适用一种税收政策,那对他们的竞争力没有影响。而且欧洲公司习惯于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法来增强市场竞争力,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我不认为这对在中国国内的外国企业来说是个大问题。
    但这明显影响了向中国进行出口贸易的外国企业的成本,从而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经济观察报:这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成本,百分之十?
    丁凯:很明显,如果你缴纳更多的税费,一定会带来成本的上升。至于影响多大,取决于你处于什么行业,所以我不能说百分之十是一个平均值。它也取决于你的公司的成本结构。一些资本密集型企业,很大的成本支出都用来购置机器,而另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是他们的一大支出。所以企业类型也是税收政策对他们影响大小的重要决定因素。
    经济观察报:在华欧盟企业是否会把新增加的成本转移给下游或者消费者?
    丁凯:这取决于他们服务的行业。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不会把新的成本转嫁到售价上。我从媒体上看到,上海的零售业竞争十分激烈,因为通货膨胀,它们正遭受损失。尽管成本上升,但是他们却不能提价。身处那样的环境,你是很难把成本算进售价里面的。理论上来讲,这意味着你的利润下降。
    在其他行业,新增加的税收压力将会导致提价。
    经济观察报:你们的会员企业对中国的新税收政策反应如何?
    丁凯: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也许有些公司认为这个政策是合适的,有些公司可能不适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要在中国最终都得适应。他们都要取得其中的平衡点。到最后,企业要做的是预计他们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取得怎样的利润。
    经济观察报:在华欧盟企业会对这些新政策采取哪些行动,或是保持沉默?
    丁凯:他们不会保持沉默。他们跟政府谈过。他们不仅找过我们,他们还找了政府。他们想把事情弱化到符合他们利益的层面。他们以贸易代表的身份跟政府谈过,我们也听到了这些贸易代表向政府表达的强烈意见。从英国到整个欧洲,他们还将继续跟政府谈判。政策出台之前及之后一直在谈。
    应该说,15年前与跟政府谈判,要比现在困难得多。我们应该看到巨大的进步。

    平等对待应适用于所有层面
    经济观察报:随着内外资企业税费的统一,有观点称,外资在华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将终结。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丁凯:我并不喜欢“超国民待遇”这种提法,因为这种说法让人感觉外国企业在华收到了政府的什么礼物或者帮助,这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我们需要把吸引外资投资和在一个稳定的经营坏境下的税务激励区分清楚,这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对于“超国民待遇”,人们总容易混淆一些事情。世界上所有的地区都通过激励措施来吸引外资。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吸引这些投资,从长远发展上看他们得到的回报总会高于这些所付出的激励措施的成本,否则政府是不愿给予这些激励措施的。
    政府不是圣诞老人,他们这所以这么做,是想在吸引外资方面更具竞争力。我认为这种做法会继续存在。我想如果中国公司到欧洲,也会选择有这种类似优惠政策的国家。这没有什么特别,也没有什么“超国家的”。这并非中国的独创,全世界都是这样。
    经济观察报:给予外资的税收优惠,是否应当是一个阶段性的措施而非长期政策?
    丁凯:一旦公司准备开始,他们需要政策激励来帮助他们起步。公司发展初期,需要建立办公室、雇佣员工,这些开销对新公司是个沉重的负担,他们需要一些激励措施来克服这些困难。一旦他们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他们也就可以和其他公司在市场上进行竞争了。就像有人看待那些给外国公司的税收政策,他们说对待他们应该和当地公司一样。我认为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下这是公平的,外国企业也可以在同等条件下和本地企业展开竞争,包括税收待遇。
    这种平等对待应该适用于所有的商业层面。比如,外国和本国公司都应该获得用于研发的补贴,外国公司应该被允许进入所有商业领域和本国公司进行竞争,而不应该有任何限制措施。这也是他们和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共同点。中国仍然有一些工业和服务行业不允许外国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入。我们相信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将有越来越多的领域向这些企业开放。
    如果得到平等对待这样,企业经营的成败只取决于他们的竞争力。欧洲公司来自一个很成熟的市场,他们习惯了在竞争环境下生存。一些公司会成功,一些公司会失败,这就是市场竞争。我们认为没有公司可以长时间坐享其成,我们相信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
    依然担心市场准入
    经济观察报:中国欧盟商会在今年9月发布的《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0/2011》中呼吁,欧盟企业必须获得更公平的待遇和更开放的市场准入。您是否认为,更多地对外资开放中国市场,比单纯为外资企业提供税费优惠更有价值?
    丁凯:我们每年都问会员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会选择在中国投资?95%的公司说是因为他们看重中国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市场,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其他地区都很惨淡。中国在政府刺激计划的帮助下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所以企业们认为中国的市场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发展迅猛。
    如果这是他们选择中国的第一原因,那么市场准入就显得很重要。一方面,你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就要看你如何参与到这个市场。
    市场准入是企业现在担心的一个大问题。一旦他们想在市场上经营,他们就会担心不断提高的市场准入门槛,所以他们希望看到政府更加开放,这样就可以进入市场。
    国外直接投资不是拾荒,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给市场带来一些东西,我们也希望得到回报。不是说我们出来要试图占领这个市场。我们是在进行市场交易。
    经济观察报:进入市场之后是否还会担心竞争环境不够公平?
    丁凯:一旦你进入市场,获得了许可,开始竞争,你就想在规范框架内有一个非常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全行业都要受到同样的规范。如果不这样,你就会遇到障碍,然后你或许就不会收到所期望的市场回报。有的企业带来了研发,有的企业带来产品,有的带来了研究了数年、数十年的科技和工艺来到中国,所以他们想要(得到回报),他们制定了可收到回报的商业计划。就像政府做五年规划,企业也会做三年、五年规划,所以这里有一些担心。
    经济观察报:你们将《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0/2011》呈递给中国各级政府及监管机构后,他们给予了哪些反馈?
    丁凯:反应很强烈,这令人安慰。我们在很多场合从中国最高决策层听说了外企将会被视同本国企业。现在仍然需要做的是,这种安慰能转到我们提出的两到三百个中国政府可以改进的地方来。
    我们很现实。我们知道这三百个问题不会在一年之内解决,但是我们认为把欧洲企业认为重要的事项列一个清单是很重要的。它是个很有用的工具。这场会议使得他们不必跟各个企业对话就能对他们的情况有所了解。
    经济观察报:温家宝总理今年9月表示,在自主创新、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上,中国将对外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您认为中国在落实这一承诺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丁凯: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他们也看到为了创造更具竞争力的环境,他们有很多可以做的,比如说减少壁垒。目前外资仍然不被允许进入某些产业。对所有权也有限制。这些限制看似合理,但你要把这种情况跟没有限制存在的欧洲相比。如果我中国的竞争者去欧洲,他们都不会有障碍。不过,我来到中国,我却遇到了。这不公平,他们会继续探讨这些。
    同时,中国需要做更多工作以保持政策法规的连贯性。尽管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在政策法规、应用和执行上做了大量工作,但问题仍然存在。从全国范围来看,有的省份这样,有的省份那样,企业就会很难适应。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