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达到7860.31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4.8%。按照这个速度增长,全年实现8万亿元的目标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而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国家。但是,在这财富急剧扩张的过程中,财富分配的失衡也日益突出,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所分析:从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加1.2倍。在中国,超过76%的资产是政府拥有的,民间只有不到25%的资产。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部门的确成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受益最大的部门。
就财政理论的角度而言,做大财政蛋糕是无可厚非的,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也能解决一些民生上的欠账问题。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提高,政府的职能也出现大幅扩张,造成了行政管理成本的超常规增长。根据财政部综合司的研究报告显示,1978年到2006年,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年均增长19.3%,明显高于同期财政支出13.7%和GDP(现价)15.6%的年均增速;行政管理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4.7%提高到2006年的18.3%。可以看到,庞大的政府管理成本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税收负担的一个主要因素。
这个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2009年,中央政府压缩出国(境)、车辆购置及公务接待三项费用支出,据财政部数据,我国“三公”费用被压缩158.06亿元,其中中央5.07亿元,地方152.09亿元。到2010年,依然强调推动三公费用的改革,今年中央部门的公务费用将统一再压缩5%。但是地方却毫无踪影。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
一方面政府管理成本不断增长并且呈大量铺张浪费之势,另一方面民生保障支出却处于长期的历史性欠账困境中,而且难以通过现有的体制实现转变。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9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长19.6%,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0.8%,预算安排的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25.4%。尽管如此,民生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依然较低,上述三类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约为10%、15%和6%。由此可见,虽然近几年财政民生支出呈“高增长”,但没有改变上述“低比重”的格局。
当然,更应该关注的是,当前的财政收入结构存在一定问题。除税收收入之外,还包括不菲的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这也就意味着,在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的时候,不可避免对企业的生产积累造成了挤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据初步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按收费项目分有69个大类,子项目上千。按照这个逻辑,就应对中小企业减税,以鼓励其发展来带动就业率的提升。虽然在当前,各界对减税问题非议颇多,政府部门也担心财税会减少,但是需要整体来看减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需要提高居民收入的背景下,居民收入的提高给国家带来的消费增长无疑是一个最直接的动力,而提高居民收入光靠政府的财政保障及转移支付根本无法实现富民的目标,关键是要将企业的税负转为居民的收入,这比通过国家财政再分配效率要高得多。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