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转让网讯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为各国提供了一个检视和重塑金融监管体制的契机,宏观审慎政策开始成为监管制度主流。在近日公布的中国“十二五”规划建议里,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也纳入其中。
目前,英、美和欧盟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已具雏形,而中国的框架将如何搭建?谁将担当宏观审慎政策的管理部门?
在日前举行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共同举办的“宏观审慎政策”研讨会上传递的信号表明,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建立中,央行将充当更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在今后也将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央行与监管当局如何更好地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加强全球合作对宏观审慎框架的建设有重要作用。
在易纲看来,宏观审慎政策主要是研究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持金融的稳定。研究系统性风险时国际合作非常重要,研究央行的定位和作用也是如何处理系统性风险的重要话题。
“这表明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将不只是从监管层面去操作,而是要充分考虑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实现逆周期的调节和管理。”兴业银行[27.16 -2.90%]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近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从全球范围来看,如何将宏观审慎工具融入更广泛的政策架构仍是IMF与各国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这也是日前在上海举行的“宏观审慎政策:亚洲视角”研讨会的目的。
鲁政委则认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应该解决的最大问题是确定考量指标,包括投资增速、货币增量、企业资产负债表、房地产市场等指标,可能有几百个,而对此英、美和欧盟现在也没有具体的操作原则。
据悉,IMF在本次会议中指出,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各国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更多考虑金融稳定,并需要运用必要的宏观审慎政策和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但目前面临的挑战是,要明确哪些机构应该肩负起这个新职责、需要哪些政策工具。 商铺出转让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