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论坛全新上线,访问地址:http://www.3puok.com/bbs/......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中心 >> 研究分析 >> 正文内容
  • 中国企业如何‘统治’世界?
  •    商铺求购网讯姚树洁写道:9月26到27日,在北京参加欧美同学会和海外华人联谊会组织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战略研讨会。

    虽然,两天的大会主要是听各路大小官员滔滔不绝的‘讲课’,但是,有的话题还是耐人寻味,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其中,关于企业如何走出去,使中国成为世界商业强国,从而达到‘统治’世界经济的目的尤其令人瞩目。

    与会者共同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企业如何才能走出去?是主要扶持大型国企,还是主要依靠民营企业,或是国企和民企一并发威?

    在没有明确如何走出去之前,一个共同的认知是中国严重缺乏能带动企业走出去的人才,尤其是国际商业,国际法律和国际营销人才。

    中国的大型国企领导人大多是政府官员,缺乏国际管理经验。大型国企在国内由于受到国家的保护,或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加上巨大的国内市场,它们可以成为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但是,它们缺乏国际竞争力,在严格的定义下面,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

    中国企业走出的主要特征

    (1)中国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非发达的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国家。在工业化的国家投资相对比较少。因此,中国的海外投资质量差,技术含量低。

    (2)在非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的目的是如何获取对方的自然资源。在短期内,这种投资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从长远看,接受中国投资的国家一定会反感,很容易造成双边利益摩擦。

    在西方国家的投资,除了一部分是资源投资外,大部分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对方的先进技术。这样的例子很多,包括联想购买IBM,南京汽车购买英国的罗浮,北汽收购萨博,吉利并购沃尔沃,等等。

    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年产量达到1370万辆。预计,2010年的汽车产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以上。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产销将达到4000万辆以上,超过美国和日本两国的汽车生产总量。但是,这样的世界第一汽车大国,却是世界的品牌小国和技术弱国。

    中国最好的汽车自主品牌连南朝鲜的最差品牌都不如。中国的汽车企业之所以能大赚特赚,靠的是便宜的劳工,便宜的土地,便宜的资金和便宜的环境污染,而不是靠先进的技术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中国国有汽车企业,如一汽,二汽,上汽,广汽,等等,就像‘天上人间’的美女,不管世界什么样的品牌,谁能给其带来的利益多,就跟谁‘配合’。而且,一个企业同时和多个国家的多个品牌‘配合’,毫不顾忌自己的品味和真操。没有一家能像南韩的现代或日本的丰田那样,艰苦奋斗,创造出自己的知名品牌去征服世界。相反,民营汽车企业,如吉利和比亚迪,倒是做出了相当的努力,也已经取得了很不属的成功。

    中国要成为汽车强国,就必须要有自主品牌。而一个能够得到各国消费者认同和欢迎的汽车品牌的培养却需要漫长的时间。中国的汽车企业不仅没有这种能力,更加没有这种耐心去培育一个世界顶级的国有汽车品牌。唯一的办法,就是走捷径,购买外国品牌,洋为中用。利用雄厚的资金和巨大的国内市场来换取并同化一些国外品牌。

    (3)海外投资,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企业更容易成功

    尽管国有企业得到国家各种保护和优惠条件,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比国有企业要好得多。

    例如,中铝对力托的投资几乎是以完败而告终,而且还严重影响国家的政治形象。平安保险从2007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对富通(Fortis)公司的投资刚开始被认为是在退潮时捡到了贝壳,当时投资20亿欧元买了富通4.2%的股份成为富通的第一大股东。在国内,马明哲一夜之间成了国际投资大头大。谁知道,不出几个月,随着富通的股票暴跌,平安保险的投资浮亏了240亿人民币。

    类似中铝和平安保险这样近乎完败的投资案例在过去的两年中还有许多,在此,不加枚举。

    本来,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人创造了百年一遇的投资发财的机会。但是,中国企业不仅没有抓到各种机会,而且还到处碰得鼻青脸肿。其关键的问题是人才严重缺乏,而且,有人才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用好。更致命的问题是公司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国际竞争千变万化的需要。例如,当专业技术人员找到投资机会时,必须层层上报。而且,每一个重要的决策都要经过党委会通过,而大多数党委成员是不懂国际业务的,在表态的过程中不敢轻易拿主意,一般的办法就是‘大家讨论讨论’。讨论讨论的结果,良好的投资机会没了。而往往确定要投资的项目恰巧是最不应该投资的。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不同。第一是没有那么多官僚程序,第二是反应迅速而且风险意识强,轻易不敢太过冒险。但是,民营企业的规模小,加上贷款难,它们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和并购。因此,政府应该给民营企业更多的扶持和保护。

     

    中国海外投资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中国有1万3千多家对外投资企业,海外总资产高达1万多亿美元。2002年以来,实现井喷式增长,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超过50%。每年对外总投资从2002年的27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600亿美元。今年头8个月,总投资已经高达560亿美元。2010年,估计中国会吸收高达10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而中国对外的投资也可能达到700亿美元。可以预料,在未来的五年内,中国有可能成为外国投资的净输出国。

    关键的问题在于,外国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向外投资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是投资效益低,二是投资技术含量低,没有真正让中国成为世界超级商业大国。大量的投资集中在金融和资源领域,很少投资在高端的制造和服务行业。就算在资源领域,大手笔的投资效果非常不尽人意。

    国家保护海外战略资源投资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海外投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普通商业投资,一类是战略资源投资。第一种投资应该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只要对企业有利,国家只需要用法律手段帮助企业走出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进行任何财政补贴。

    第二种投资,也就是战略资源型投资的情况比较复杂。这类投资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没有得到国家财政帮助的情况下就能盈利。这种投资不需要政府去鼓励就可以进行,因为,同样的投资,企业可以在国外得到不少于国内投资的回报率。

    第二种情况是如果没有国家的财政帮助企业就没有任何积极性走出去,因为,同样的投资,企业可以在国内得到比海外投资更高的回报率。

    如果遇到第二种情况,国家要不要从财政上扶持企业走出去,扶持的力度有多大就成了一个国家和企业共同博弈的一种独特的海外扩张的战略战术问题了。

    针对这种情况,下面我用一个简单的政治经济模型来描述,为国家和企业谋求海外战略资源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假设国家的目标函数为,Us = F(WP, NS) (1)

    企业的目标函数为,Up = F(R,MS)(2)

    其中,WP = 国家的海外影响力,也就是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NS = 国家的安全程度。R = 企业利润,MS = 企业的市场份额。

    等式(1)表明,国家的海外投资战略目标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组成的函数。等式(2)表明,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目标是利润和市场份额组成的目标函数。

    不言而喻,WP, NS, R,MS 都是OFDI(对外投资)的间接函数。同时,由于国家不可能自己对外投资来到达其战略目标,它必须通过企业的投资来实现。

    假设RD为企业在国内投资的边际回报率,RF为企业对外投资的边际回报率。

    如果RF => RD,企业在没有国家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就愿意向海外投资。如果RF < RD,企业就只有得到国家的财政补贴才有可能向海外投资。而补贴的数量必须是R0 => (RD – RF)。

    那么,国家愿不愿意给企业补贴呢?这就决定于该投资项目能否给国家带来经济学所说的外部性了。这种经济外部性指的是国家能否提高其世界的经济地位和安全性。

    如果用Us’表示由于企业海外投资而为国家带来了世界影响力和安全性的提高,而且,Us’=> R0, 那么,国家就愿意通过财政手段补贴企业向外投资, 而且,最佳的补贴必须等于R0。

    国家经常使用的补贴手段是‘软约束’和‘利息补贴’。软约束包括不明确银行贷款的偿还期,以及在投资失败后国家成为企业的保护伞。利息补贴指的是企业可以得到利率超低的大量贷款。

    例如,去年四大国有银行答应给中铝195亿美元贷款,准备用于增加购买力拓的股票和西澳的矿产。贷款的利息比世界流行的利息少3个百分点,而且,没有规定偿还期。这意味着如果购买成功,国家每年给中铝的利息补贴为6亿美元。而如果收购成功,只要中铝能够让中国进口的铁矿砂价格少上升一个百分点,中国的钢铁行业就能少支付6亿美元的铁矿砂成本。因此,只要中铝和力拓的战略伙伴关系能够成功建立,对国家,对企业(中铝),都是一种双赢的博弈。可惜的是,中铝是扶不起的阿斗。

    结论

    中国企业能否走出去,并能征服世界,企业和国家必须密切配合。企业的困惑在于缺乏人才,经验和灵活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国家的困惑在于如何评估每项投资的经济外部性,用什么样的补贴和手段来帮助企业成功的走出去。不管如何,中国企业对外扩张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来源---商铺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