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论坛全新上线,访问地址:http://www.3puok.com/bbs/......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中心 >> 研究分析 >> 正文内容
  • 广州租铺网:关于1989年的房价大讨论
  •     广州租铺网获悉网友缥缈道:

        一条短消息在网上以极快的速度传播。

    《人民日报》1989年2月20日第2版,曾经指出:“北京最近提供2万多平方米住房,每平方米1600元至1900元。若买两居室,少说也要6万多元。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起就日日节衣缩食,每月存储50元,已是极限,100年才能买上两居室。”

    如果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猛一听,就有可能被误导。想想也是:如今21年过去了,今天仍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与当年差异甚微,因为时至今日,“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起就日日节衣缩食”,一百年的收入,不要说两居室,一居室也买不上。

    问题在于,1989年毕业的那些大学生,今天住上了两居室没有?难道当年关于房价过高的评论,真的没有作用吗?(到今天还是房价过高,确实值得大家深思)

    对此,看过并且转发过这则消息的总结,主要分三个部分:

    ——“看来100年的收入买不起商品房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房价与收入比而得出的房地产泡沫论也颇有历史可查了”;

    ——“对房价过高的争论早在福利分房的时代就开始了”。

    对于1989年的楼市改革大讨论,我个人的感觉,当年的那场讨论,是很有收获的。但是,就如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结果一样,1989年2月,关于楼价的讨论,对于后来的房改,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个2万多平米的房子,是赛特中心,位置在北京东二环路与长安街的立交桥的边上,那是什么地段?什么质量?又是什么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国库券年收益率,1989年平均约为20%;1989年初,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4.50元左右;对港元的汇率,在0.49元附近;黑市价格,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约在10元附近,对港元约在1元附近)!

        来源---广州租铺网

    长富宫新楼,以及赛特中心,当年只收外汇,不收人民币(长富宫开盘时,我曾看到过楼书),记得当时的开盘价是260多美元/平米;到1989年6月初,升到了500美元。

    1989年的GDP净增长,超过50%;物价闯关,市面萧条;老百姓连蜂窝煤都囤积;当年讨论商品房的房价,重要的目的,并不是说要楼价降到多少,而是说,在房改方案的实施过程之中,政府应给居民提供多高的购楼补贴;或者提供多大比例的无息房贷(当年的建行的北京分行,已经有“贷款支持”了,但是贷款的年利率,顶到了屋檐上,有也等于没有!)

    1989年的市价房的价格如此之高,作为基价,来推进房改、税改,肯定是无法运作的。因此,当年中央定下来的政策,99%以上,后来落实了。

    政府当年的“房改方案”承认“年功”,也就是工龄补贴,一年工龄,政府至少补贴(或让低房价)1%以上;且以家庭计算(夫妇二人,党龄与工龄都有的,按大数算),当时鲜有一家人合计工龄过百年者,但80、90年的,确实不少;这个有账可查。

    “房改方案”承认“特行”和“特殊贡献”,存在特殊职业补贴和行业补贴,最少5%,最高15%;比如科教文卫;以及各级劳模和三八红旗手。

    “房改方案”不搞“平均主义”,承认“职务差别”和“职务面积”,以行政级别和实际职务而论,每个级别,对应相应的住房面积,“职务面积”之内;房价很低(直至全免)——也就是,相当于这个面积之内,差不多就是送给你了!

    北京的楼价,房改时定的980元平米,当年确实是天价;至少高出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最低也高过40%到50%的样子;这是不争的事实;若按现在的理解,1989年的房价大讨论,老百姓所获得的实惠,相当之大,这怎么能说当年的争论“没用”呢?

        来源---广州租铺网

    大家想一想,1999年启动的公房房改,如果没有政策倾斜,仅靠工资收入,你有多少存款?几万元的房子,你也买不起。房改还能正常进行、并且完成吗?

    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不显山,不露水,房改照样让利于民。

    现在有些人以为,1989年《人民日报》的评论,包括当年的讨论,到今天看来,是个笑话,或以此证明当年的楼价确实不高,这是偷换了当年的讨论与评论的最基本内容;也忽视了此后对于相关政策的影响。

    那时讨论房价,是物价闯关的一个部分;也是为房改打基础。1989年,事实是楼价很高,后来烂尾的楼盘,到处都是。

    当然,1989年的房价讨论,结果并非尽如人意,比如如何充分合理地运用公共资源,以及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旧城也是历史文化遗产),这给我们今天所带来了不少问题,但在那时,至少天是蓝的,树是绿的,学术界是讲良心的;对于改革,是讲道理的,是有历史使命感的,房价收入比,在当年是起了作用的,是以理服人的——不像今天的学术界,“隔着五十里看见苍蝇拉屎,出门却让大象绊了一个跟头!”

    事实上,以100年的工资收入,竟然买不起“同城”的一套房,这在任何国家、城市、时代,都是荒诞的,都是有问题的。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天津指出: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会“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引导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促进形成合理的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

    回忆1989年的关于房改的早期争论,我们应当吸取两个历史教训。

    其一,在相关利益集团以及知识精英的争议之中,几乎从不考虑最低层的民众的利益,特别是农民的利益(除非他们对自已构成威胁)。所以当时我们听不到农民的声音。

    其二,自当时起,在后来的21年里,对于绝大多数失地的农民来说,城市化的运动,太过奢侈、风险也太大了。在个别城市,即使略见成效,但其结果,也并不是农民群体真正想要的结果,因为今天的城市,已经太大,不堪重负。

    因此,今天的我们,应当更加关注那些不稳定的底层生态——房价已经不是经济问题,它正在生长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来源---广州租铺网

     

      ★延伸阅读

     

     ·关于1989年的房价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