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租铺网从南方网获悉
刚刚卸任国资委主任一职的李荣融近日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由于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某些行业出现垄断是正常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他以具有明显垄断特征的石油行业举例,称若没有“三桶油”,中国经济早乱了。“在2008年油价高涨时,‘三桶油’为此承担了高达1680亿元的巨额亏损”,“如果任由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中国很多行业肯定会无法承受,首当其冲的就是出租车业”。
国资委成立于2003年,李荣融任职主任。7年的时间,无论于国资委这个新机构还是李荣融本人都堪称意义非凡,而对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来说,更宛如脱胎换骨,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央企经历了从困境中苦苦挣扎到高歌猛进飞速扩张的华丽转身。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央企资产总额从2003年的7.13万亿增加到了21万亿,年均增长16.74%;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增加到12.63万亿,年均增长20.8%;利润从2405亿增加到8151亿,年均增长19%。2003年只有6家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2010年则增加到了30家。作为“国有资产大管家”的李荣融,任内致力于推进央企业绩考核、做大做强突出主业,其引进外部董事的公司治理结构、面向全球招聘央企高管、指导央企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举措,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央企与国资委乃至李荣融个人的这种深厚的渊源,李荣融对央企无疑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当舆论纷纷质疑李荣融为国企垄断评功摆好时,如果我们尝试从这个角度思考,也许会对李荣融多一些理解。然而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上,单凭感情就匆匆作出结论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理性。如果理性思考,李荣融的这番话显然大有商榷的余地。首先,“若没有‘三桶油’,中国经济早乱了”这样一个判断,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因为判断的前提本来就没有发生过,“中国经济早乱了”的结论又从何而来?说“三桶油”承担了巨额亏损,但终端的买单者是谁呢?巨额亏损中的垄断国企,装个吊灯花费数百万等又说明了什么?退一步论,即使承认当下垄断的部分合理性,赞扬垄断带来的部分利好,但垄断给国家和公众带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损害,不是更应清醒估价吗?
其实,在垄断问题上,社会早有共识,否则我们也不必制定《反垄断法》,出台“非公36条”等政策推动民企进入更多行业了。而面对央企捧出的喜人成绩单,公众也一直在不断质疑,辉煌业绩的背后,又有多少得益于非市场手段?有经济学家指出,即便是在美国经济严重受挫的2008年,被认为业绩飘红的中石油的净利润率也仅是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1/5,而中石油的员工总数却是后者的16倍。依靠垄断坐大,却又“大而不强”,其中光荣几许尴尬几许?在这种广泛的质疑之下,关于央企改革的方向已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其仰仗垄断的赢利模式无法长久维系,要让央企像李荣融说的那样“去打世界杯”,就必须打破垄断,不能让央企坐享垄断红利而不思进取、丧失竞争活力。在央企改革的节骨眼儿上,如果舆论居然认为垄断不是件坏事,央企哪里还有改革的动力?
没有人会怀疑李荣融对央企的感情,批评央企垄断的公众也并非希望央企重回当初的低迷,他们对中国诞生“伟大的企业”和李荣融一样期望甚殷,问题是不能因感情的纽带过于紧密而影响正常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李荣融在国资委主任任上时为央企辩护只是说“已形成竞争格局”、“几乎没有垄断”,而现在卸任,似乎又进了一步。再进一步联想国资委官员为央企叫好抱屈者最近颇不乏人,这是否说明,央企的监管者在垄断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与公众经验脱节的认识?是否说明,在有些官员尤其是监管央企的官员那里,垄断必要论还大有市场,只是一直没有像今日李荣融这样一个适合表达观点的机会?
卸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说“垄断有利于中国经济”,公众应该感谢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其曾经的身份,这至少可以让我们对反垄断之艰巨性有清醒的认知,而这也是解决垄断问题的基础。
来源---广州租铺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