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租铺网获悉周俊生在南方网评论道:
8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达到3.5%的水平,创下22个月来的最高值,这使得是否要加息顿时成为市场的热门话题。但是,对于是否需要加息,目前的舆论并不一致,尽管不断有学者认为目前需要加息,甚至有来自央行的研究人员认为早加息早主动,但是,主流的声音却对加息缺乏热情,甚至提出各种理由来否定加息的必要性。
新华社9月11日的一篇报道借用未公开署名的“多位专家”的口吻说:“由于去年同期基数效应不断减弱,且灾害性天气、需求、供给、货币等多重通胀生成因素影响逐步减弱,CPI持续攀升的态势已呈‘强弩之末’,3.5%或已是今年CPI的最高点。虽然该指数或使宏观调控政策趋紧,但由于本轮物价上涨并不是由需求过于旺盛引起,加息并非治理物价上涨的良方。”这一段分析蕴含着一个论点,即加息可以治理物价上涨,而只要否定了这个论点,那么,加息似乎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此轮CPI上涨的直接原因,确实与近期物价持续上涨有很大关系,这一点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谈话中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今年以来,以农产品为先导的物价上涨潮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干扰,也使民众的生活成本不断抬高,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与物价上涨同步的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努力治理物价,期望将其控制在合理水平。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刚性管理对物价走势能够发挥的作用其实很有限,这也正是尽管政府不断出招遏制物价,却很难收到实效的一个根本原因。分析我国此轮物价上涨,宽松货币政策之下过度泛滥的流动性对市场所形成的操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但尽管如此,加息对遏制价格却只能起到“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使炒作资金的成本抬高,从而加大市场炒作的难度,但另一方面它也使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成本上升,反而有可能对物价起到助涨作用。因此,事实上从来也没有人提出要以加息来治理物价上涨,“多位专家”提出的是一个虚假的命题。
在CPI不断走高的背景下,呼吁货币政策管理部门适当加息,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治理物价上涨,而是为了解决在CPI走高之下所出现的银行储蓄负利率问题。2008年年底,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侵袭,我国开始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收紧银根的同时压低利率,使企业得到了宽松的资金运筹环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克服。但是,在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出现的充裕流动性已经溢出了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导致经济泡沫在我国重新泛滥。
广州租铺网 编辑
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官方尚未承认通货膨胀已经出现,而是将其限定于“隐忧”的状态,但通胀事实上正在现实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并进而影响着民众的生活质量。在金融危机初起、通货紧缩时实行的低利率政策至今未有丝毫改变,已经使负利率的口子越开越大,这对广大储户来说是“不堪承受之重”。
在目前日益严重的负利率之下,得利的只有企业和银行。企业可以充分地享受到银行信贷在负利率之下所产生的超市场溢利,银行则可以以此来实现利润的超额增长。但是,实际上企业和银行的这种“双赢”却是以储户的“一输”为代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储户在利率上的牺牲,促成了企业和银行的快速增长,推动了我国快速摆脱金融危机袭扰的负面影响。但是,经济发展如果长期建筑在剥夺银行储户应当得利的基础上,这对广大储户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公平的。负利率保护了企业,保护了银行,却损害了储户利益,而由于银行储蓄是我国普通民众最为基本的理财手段,因此它实际上损害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当目前CPI同比增幅又创新高的时候,我们不能无视负利率所带来的经济失衡和它对民众利益造成的损害。实际上,在居高不下的负利率的压迫之下,我国民众参与储蓄的意愿已经很淡薄,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更愿意把余钱投入到风险莫测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加剧了投资市场的泡沫,从根本上来说也不利于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些反对加息的人士,主要的理由在于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是暂时的。随着政府在物价治理上的收效,CPI很可能将在未来有所回落,因此加息也就没有必要。很显然,把不加息的理由建立在只具有一种或然性的基础上,这不是一种科学务实的态度。实际上,按目前CPI的水平与一年期储蓄利率的比较来说,已经出现1.25的负值,要求CPI指数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从目前的3.5%的水平减去这1.25,无疑是很不现实的。而如果将加息的目的扯到治理物价上,不仅提出的是一个虚假的命题,而且掩盖了负利率的真问题。如果确实有“多位专家”提出这样的看法,那么,这些专家的专业性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广州租铺网 编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