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搜铺网
杨支柱 青年学者
“父母皆祸害”,这是豆瓣网一个拥有近7000名成员的网络讨论小组,“祸害”,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在子女眼中,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他们“逃得掉沉闷无趣的小学,却永远也别想从父母那儿毕业”。
以上引文出自近期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父母皆祸害?》。该报道通过简单归因于两代人之间不可避免的代沟和青春期反叛,把“父母皆祸害”变成了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存在的问题,等于将问题消解了。
古代社会变迁缓慢,父母的观念和经验对儿女来说是宝贵的精神和知识财富,与之相比,代际冲突带来的伤害算不了什么。只是到了近代国门打开,社会变迁加剧,使父母的观念和经验贬值,传统的代际关系处理模式才变成子女难以承受的约束。这或许可以解释“五四”那一代人对父母的反叛,但是却难以解释今日中国更为剧烈的代际冲突。
为什么“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以小学教师的儿女占比最高?我父亲就是小学教师,我哥哥是中学教师。如果我的印象还算准确的话,中小学教师的孩子是高考成功率最高的群体,即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样剧烈的竞争环境下考上重点大学的也很多。为什么成功率高反而感觉不幸,反而对父母怨气冲天?这个群体最突出的特征,是他们与中国内地的教育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儿女来说,学校是学校,家庭还是学校!“父母皆祸害”表达的首先是而且主要是对这种摧残人的填鸭式教育的不满,跟教育不公或社会不公至少没有直接关系。
这个群体的另一特征,是当上世纪80年代农民普遍生二到三胎、县城的工人也有不少生二胎的时候,他们已经是独生子女。过去孩子多,父母财力和精力都有限,一般会选择一个能读书的孩子去读高中、大学,其他的孩子就近读个小学或初中毕业就算了。但独生子女成了父母唯一的希望,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读书,不管你适合不适合读书,他们都逼你读书,读那些无趣、无用但考大学必考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考上大学或考上他们认为够档次的大学。
大学扩招迎合了独生子女父母的这种心理,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学扩招,结果是谁考上了普高谁就考上了大学,于是高考竞争前还有中考竞争,把对高中生的摧残下移到初中生身上。大学扩招也给了许多本不抱希望的父母以希望:对于那些小学成绩太差的孩子,父母原本是有可能不再逼他们读书的,但是大学一扩招,父母觉得有希望了,于是也逼着孩子读书。大学扩招还严重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榨干了学生父母的血汗,制造了天文数字的高校债务,最终把行贿变成了毕业实习(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远比民工激烈)!
此外,独生子女政策强化了父母心中“孩子是父母精神和肉体延续”的感觉,强化了父母与子女相互间的情感依赖(父母没有其他子女,孩子也没有兄弟姐妹)。家务负担的减轻使父母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全方位干预孩子的生活;经济负担的减轻使父母有能力资助孩子买房、买车,从而把对未成年孩子的干预延伸到对成年孩子的干预。少数独生子女父母甚至把男孩当女孩养,或者把女孩当男孩养,给孩子的终身幸福造成巨大的阴影。
长期受父母操纵的独生子女一方面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吃苦,不得不依赖父母;另一方面又因为从小缺乏兄弟姐妹间的竞争与合作、冲突与妥协的磨练,习惯于自我中心。“父母皆祸害”的说法,就是独生子女不善于处理与父母之间观念冲突的典型表现。
持有“父母皆祸害”想法的80后,如果养了孩子而摇身一变为父母,那倒真是万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减轻当父母的“祸害”程度就是了。
“父母皆祸害”说法更大的危害,会不会是以拒绝“祸害”下一代的名义不生孩子、不养孩子,让“祸害”自己的父母遭受断子绝孙的报应。一些人因为害怕当“孩奴”而不生,一些人因为拒绝“祸害”下一代而丁克,一些人因为娶不到妻子而光棍,一些人因为没有生育能力而无后,一些人早夭,一些人外流,中国人口的下降趋势和中国生育文化被破坏的程度,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广州搜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