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 教育工作者
6月底,中央高层委托有关机构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进行楼市调研,并征求民间研究机构意见,以此更真实地了解目前政策对房产市场带来的影响,防止楼市调控对经济造成误伤,为制定下一阶段楼市调控政策做准备。(7月11日《上海证券报》)
眼下的楼市,量跌价滞是最真实的表情。时至年中,京沪深各地出现卖地难,有消息说,国资委近期通过约谈等方式授意房地产央企下半年在各自专注的领域加速扩张,在目前土地市场并不乐观的局面下,央企资金进入土地市场,无疑能加速土地成交,华丽“托市”;另一方面,以上海为代表的众多银行传递出微妙信号,对于市场最关注的二套房贷认定问题,各银行开始“适度宽松”,甚至三套房贷也已“解冻”,加上国家发改委的“专家”不断吹风,“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松动,但也不会再加码”,给市场传递出看空调控的信号。
在此背景之下,中央宏调“摸底”“防止楼市宏调对经济造成误伤”的消息,有些令人诧异:一者,楼市松动还只是美好预期;二者,不少地方反宏调的消解举措接二连三——相关方面何来“误伤”的忧虑?当然,理论上说,我们希望房价平稳理性地归位,然后宏观经济毫发无损,最好还随之向好——但问题是,市场不是理想国,过往的宏调之所以屡屡受挫,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政策不对,而是患得患失之后执行乏力,或者执行到一半之后甩尾逆行——民众呼声高一点就调一下,楼市撒娇多一点就歇一歇,宏调到基层就成了“半吊子工程”。
楼市宏调需要关注的要素很多:譬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再譬如房地产业带动着相关数十个相关行业,各地土地交易不活跃,也使地方债务问题凸显……但问题是,楼市宏调,已到一个关键性节点,“继续调还是打道回府”,这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
楼市宏调千头万绪,到了这个节骨眼,要重温一个常识:任何宏调政策,都有成本收益的考量,无本万利或一本万利的买卖只是空想。经济要发展,楼市要淡定,需要经历一个“阵痛期”,房价的回归需降价、降价必然会伤及某些利益群体——这是绕不开的坎儿。
我们可以选择“误伤”最小的宏调方式,但别指望毫无“误伤”的楼市调控——这就好比热闹的减肥,所谓不运动不节食的减肥法,注定不靠谱。
(广州租铺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