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内容涉及15个领域60项具体任务。其中,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中央对未来中国的改革进程进行了全方位规划。
要实现这一目标,客观上需要经济去房地产化运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房价回归理性。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
过去几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房地产化”。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02年的17.9%升至2012年的19.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不大,但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走势高度契合。当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当房地产市场销售旺盛时,宏观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向好。这种情况在今年前三季度表现较为明显:二季度,伴随着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我国宏观经济有所回升;而三季度,商品房销售增长放缓,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呈现走软。目前,房地产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据统计,我国每年钢材的25%,水泥的70%和塑料制品的25%都用于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地产市场对化工、轻工、家居、家电等一系列行业的影响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情况表明,房地产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宏观经济的走向。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本身并无过错,但房价过高就是个大问题。目前,一线城市北京四环以内面积稍微大一点的公寓价值千万元以上,而在上海、深圳上市的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其一年净利润还不够买一套一线城市房产,稍微挣得多的也就是2~3套,这导致民间资本经营实体经济的意愿不强。不仅如此,高企的房价也是束缚民间投资增长的重大外部约束。按习惯认识,投资开办公司需要经营场所,而高昂的房价和房租将成为投资的重要成本,降低了投资利润率,增加经营失败的风险。还有,房价过高,消费需求难以有效驱动。我国消费需求的潜在增长点在于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扩张。但因房价过高,很多中低收入人群将绝大部分收入用于支付房款和贷款利息后,所剩无几。当全社会热衷于讨论“拥有多少套房产”时,当经营实体不如投机炒房时,还有多少人真正愿意致力于技术创新并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房价也关系到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城镇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农民入城仅是城镇化的一个步骤,而非终极目的。农民不仅要入城,更要在城市生活中有立足之地、谋生之术。城市房价过高,即使农民被赋予了更多的财产权利,可以进行农村土地置换,这仍难换来农民在城市的安身之所和社会保障。另外,房价过高将通过成本传导抬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可能会影响到农民在城市的生活品质。在房价上涨的推动下,我国房租已经连续上涨,成为推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重要因素。
房价变化也是威胁宏观金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截至2013年9月末,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4.17万亿元,如果将土地抵押作为其他贷款的前置条件,房地产运行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房地产信贷资产的质量。现在,地方政府债务中相当部分是土地储备贷款和城投债,其能否到期偿还决定于土地能否顺利出让。通常房价上涨将带动土地市场交易活跃,前提是房价不能过高,超过经济稳健运行承受能力。一旦房价超过这一临界点,房地产开发企业担心市场拐点,减少地产开发规模,买地的积极性也会明显下降,有可能使地方政府卖地计划受挫,进而影响到地方政府债务的到期偿还。过高的房价一旦回调,将会引发一定面积的“负翁”,如温州出现的数量不少的“断供房”,给商业银行带来不良贷款。另外,买涨不买跌心理,将会降低土地交易活跃度,会很快触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房价能否回归理性,也是财税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地方政府事权多,有体制上的原因,但也有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巨大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资金运用空间的原因。房价回归理性,地方政府再也没有可能像以往那样在土地市场上经营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就会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率,减少非必要经济社会工作事项,这势必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各方面因素看,虽然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全文没有涉及房价和房地产市场,但与之相关的条文及其含义,都是要从根本上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的机制,如房地产税立法、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过快增长、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等,涉及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与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