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2013过半,每年楼市最常见的两个交付时间段——6月底和12月底也已两者去其一。
刚刚过去的约莫一个月时间内,我们在杭城的东南西北听说了很多交房纠纷,原因则状况百出,有地下室缩水的,有小区跨桥消失的,有消防通道通不过验收的,有不利因素没有事先告知的,不少楼盘焦头烂额深陷“交付门”。
作为一个交付大年,交付纠纷频出本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五六月份起,今年楼市第一波交付潮启动,在近两三个月内,大约有20个项目、一万套房源面临交付。交付物业类型集中在高层等公寓类产品,分布板块则以临平、下沙、西溪数量最大。而以全年来算,一共约有70个项目将在今年内集体完成交付,年底又将有大批楼盘面临品质大考。
然而今年的这一轮交付风波背后,有着无法不管不顾的楼市大行情下行诱因。
回溯今年这一批交付房源,开盘时间大多在2010-2011年之间。那两年的楼市身处极度狂热的2009年和零度深寒的2012年其间,混沌,摇摆,看不清方向。人们对楼市莫衷一是,刚需们犹豫要不要入市,投资客部分离场部分还在涌入,房价也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中间地带。唯一清醒的似乎是少量大鳄,嗅出2012年会是土地市场的低谷期,于是在它之前大肆销售快速回笼,有知名公司更是声势浩大喊出“收割华东运动”的口号。而这样的海量销售之中,自然少不了大批投资客的卷入。
于是乎,投资客以高增值预期进场,到如今交房后想要离场之际却发现房价纹丝不动,甚至不涨反跌,失望之余多方找茬,想要补偿甚至退房的心思可以想见;开发商平价销售,不料之后的两年建设期内遭遇史上最严调控,资金链紧张背景下,部分楼盘降低建造成本、多方偷工减料也是有可能的事。双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近段时间交付纠纷出现得尤为频繁。
还是那句话,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而今楼市早已非投机好生意,错误时机进场的投资客,也只能愿赌服输,止损割肉再战别的战场;开发商如果自己偷工减料在前,也别说客户明着来找茬,银货两讫交易原则之下,交房是你无理由推脱必须直面的最后一道关卡。自家责任自家负,谁都别怨谁。
今年杭州预计约有70个楼盘交付
地下室缩水、小区跨桥消失……行情下行开发商压缩成本是纠纷频现主因
据不完全统计,杭州一共约有70个楼盘将在今年内完成交付。而从五六月份开始,楼市交付潮逐渐启动,在近两三个月内,大约有20个项目、一万套房源面临交付。交付房源基数大了,出现交付投诉纠纷的概率自然也就大了。地下室缩水、小区跨桥消失……新房交付状况迭出,最近不少楼盘身陷“交付门”。
约有70个楼盘今年内即将交付
行情下行投资客多是纠纷频发一大原因
不断听闻的交付纠纷,和今年是交付大年大有关联,约有70个楼盘将在年内完成交付。而今年不在少数的交付纠纷,事实上还跟这几年的楼市行情大轮换密切相关。
以销售到开盘两到三年的周期算,今年交付的房源开盘时间多在2010-2011年之间。2010年4月,“国十条”房产调控政策出台,当年9月30日,杭州调控细则落地,回顾一下那两年的楼市走势可以发现,虽然彼时杭州楼市已经处于调控风暴之中,但比起2012年的零度深寒来仍有不小的差距。就房价而言,那两年楼市相较于之前2009年的狂飙突进已有一定幅度的下挫,但还远没到2012年的“刺刀见红”价;就购房人群而言,尽管投资客热情已有消退,但楼市“黄金十年”已经过去的观点还未深入人心,投资客购房仍然占到很多楼盘购买客群中较可观的比例。
房价之后明显下行,部分业主尤其是投资客心态失衡,进而在交房时有些吹毛求疵,这也成为这一轮交房纠纷频发的一大深层原因。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早些年杭州楼市“买了必涨”神话深入人心,许多投资客都对买房这一投资行为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值,这两三年来神话破灭,不少高价买进的投资客不要说赚钱,根本就是被套牢了,所以心态很不好,去年底今年初交付的某高端楼盘业主拒绝交付事件就是个很好的案例。而在省内常见的温台义等投资客集结地,抱团购买很常见,交付后也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集体拒绝交房。与之相应的是,2012年大幅降价至今,投资客几乎绝迹杭州楼市,购买主力变为清一色的刚需人群,而刚需购房目的在于自住,对房价变动要比投资客不敏感很多,因为即便暂时套牢,那也只是账面上的盈亏而不具备现实意义,如果是准备多年后再转手换房,那么那时候的房价基本来说已经涨回来了。“所以,两年后又一轮交付潮的时候,如果交付数量大致相当,那么出现投诉的几率会小很多。除非房屋确实有严重质量问题,否则刚需人群不太会因为房价下跌这一内因而拒绝交房。”
成本压力下某些开发商给产品“瘦身”
去年降价楼盘今明两年进入交付高峰期
一方面,受市场行情影响,不少购房者前两年买的房子没有升值,甚至亏本,一部分业主主观存在想“找茬”的心态;另一方面,交付风波迭出也跟某些开发商资金链紧张、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减少配置有关。
去年上半年,楼市行情相当清淡,为了打开市场,开发商纷纷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7折、6折甚至是亏本销售,杭州楼市充斥着各种降价,据相关统计显示,杭州主城区楼盘集中的板块,几乎都降价了,包括滨江、城东新城、申花、桥西、祥符、丁桥、华丰、九堡、下沙等,其中不乏城东新城、申花这样的市中心优质地段。各大降价楼盘的降幅均在20%-30%左右,不少楼盘已经贴近成本价销售,更有不少甚至亏本在售。大量购房者被低价楼盘吸引,热销场景频繁出现。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几乎不会做亏本买卖。压低了房价,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就给产品做“减法”。精装减配、精装改毛坯、绿化配套缩水、使用便宜干挂石材、大户型改小户型导致车位配比减少……各种 “瘦身”让所购房子的性价比快速下降。这些降价楼盘在今明两年进入了交付高峰期,交房的同时也暴露了房子品质的各种问题,业主维权频现。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楼盘的建安、财务和管理成本合计,需要4000元-5000元/平方米。比如,一个项目拿地成本在5000元/平方米,那么开发商保本销售价格起码10000元/平方米以上,而去年不少楼盘,根据地价再算上成本,销售价格明显是亏本的。业内人士跟记者透露,为了节省成本,开发商往往会几步入手,一个是降低财务成本,加快资金回笼,也就是快速销售;还有一个是增加管理效能,比如削减部门和人员;另外一个是建安这一块,使用品牌降低,但功能不变,比如原来预算是200元/平方米的外墙涂料,后来降到120元/平方米;电梯从进口的品牌变为国内的;还有减少小区配套,比如运动设施等。“就是小区少种几棵树,就能省下不少钱,而且业主不容易看出来。”一位开发商坦言。
排屋交付出现质量纠纷
地下室两层摇身变一层
6月底,位于临平板块的某楼盘排屋组团在交付时出现纠纷,部分业主因为不满房屋质量而拒绝收房。
此次纠纷中,业主不满意的点主要集中在地下室。多位业主投诉介绍称,买房时开发商的宣传资料以及样板房中所展示的地下室都为两层设计,每层层高也都比较合适,但如今交付的时候整个地下空间却只有1层,实用价值大打折扣。
此前有媒体现场实地报道称,在一套即将交付的排屋里,可以看到地下室高度相对舒适的面积仅为十余平方米,层高最高处为3.5米左右,最低的地方则只有1.85米左右,这跟开发商宣传以及验收时所称的地下两层5.3米层高相去甚远。
除了层高问题打了大折扣,整个地下室现场也显得阴暗潮湿,整张餐巾纸都能被吸附在潮湿的墙面上。虽然开发商不停用烘干机在烘干,但情况仍然严重,地下室完全做不到开发商宣传时所说的“透明、采光、通风”。
此外,有业主投诉说,买房时售楼部附近郁郁葱葱的绿化带交付时不见了,变成了黑压压的大马路。据了解,业主所称的临时绿化带当时占用的是还未建成的道路用地,现在确实拆掉了,而且最靠近马路的几幢排屋离路十米都不到。还有位业主也很悲催,他买的排屋跟邻居之间本来设计为一个花园,交付时却发现变成了一个地下车库出入口。
而让人有些始料不及的是,此次纠纷还引发了一场公章“罗生门”。日前,苍南县龙港镇人民政府网站官方微博称,一批龙港人到杭州购房时,发现该楼盘处有乐清市民政局公章。
之后,开发商方面发表书面声明称,个别客户拒绝交房后擅自闯入工作区域,夺走公章专用盒并立即声称发现不明公章。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目前此事尚无定论。
前期宣传中小区的南北跨桥不见了
开发商推脱“宣传资料仅供参考”
老余杭的世茂·西西湖在上月底遭遇了大量业主拒绝收房的尴尬。6月30日,在世茂·西西湖一期交付现场,至少有300户业主喊出了“不造桥、不收房”的口号。当初世茂·西西湖在销售时,宣传册和沙盘上均显示楼盘南北区之间的河道上有一座景观桥,但交房时,河上的桥并未建成。
“河上没有桥,南北两个区变成了独立的小区,北区的业主不能享有南面的景观,南区的业主去北区,两个区域之间业主得绕一个大圈,这样我们非常不能接受。”维权现场,有业主表示,开发商前期宣传连通南北区域的桥,交付时没有了,小区也被河道划分为两个独立小区。他们认为,开发商宣传涉嫌欺诈。
除了桥不翼而飞外,业主对西西湖交付的质量也有诸多不满意。业主反映,地下室、自行车库、地下车库积水严重;房子内部出现鼓包、漏水、门廊暗等情况;物业费加上能耗费远远高于余杭镇平均水平,至今没出示任何收费依据;整个小区缺少锻炼设施,北区缺少景观,原先设计的喷泉被改为绿地等。
当天开发商面对业主的诸多质疑,没有回应。此后7月3日下午,不少业主特意早早守在了西西湖一期的售楼处,继续与开发商交涉,最终开发商没有诚意的谈判还是让业主的希望落空。关于南北区建桥问题,开发商表示说,在杭州市规划局相关规划图上确有这座景观桥,但后来审批没有通过。为什么前期宣传册、沙盘有桥,而后期在没有通知业主的情况下,改动了宣传册,受前期宣传影响的业主怎么办?对此,开发商代表的回答是:宣传资料仅供参考。
开发商仅一句“宣传资料仅供参考”作为推脱,激怒了业主,“明显是虚假宣传、故意欺骗消费者。”业主们愤慨地说。许多业主手上掌握的宣传册、西西湖一期售楼处挂着的一幅规划效果图,都能说明这座桥的存在,而开发商一再地推卸责任,让业主们觉得开发商的不可信任,更加不能收房。
此外,业主表示,开发商收房程序、房屋质量、物业费、人车分流等问题的答复,也没能让业主满意,谈判陷入僵局。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