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4月16日,东城区香河园地块经过40轮竞价,被南昌市政以19.15亿元的价格摘得,折合楼面价2.57万元/平方米,创2010年4月房地产调控以来新高。个别地块拍出新高虽不足以说明土地市场出现反弹,不过在楼市调控政策层面未见松动、执行层面又见收紧的氛围中,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依然出现“追高”、“追涨”心态和行为,令人诧异。这种心态、行为的出现或许可归结为过于盲目乐观。
仅从“南昌市政”这一名字便能看出“国企”背景,其官网介绍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公司是一家集车、水、气、市政、地产和投资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想必南昌市政定是排在“非主营房地产央企”之外,可不受“退出”影响。此外,“水、气、市政”为后盾,更令南昌市政创“新高”在“情理之中”。
其实,从去年开始,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开发商拿地已经变得十分谨慎,“底价成交”、“流拍”已成为住宅土地市场上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这一氛围下,即便是位置极佳的稀缺地块,能够出现40轮竞拍的热烈场面实在令人费解。
费解外,还有更多担心。近期楼市成交量的回暖令人不禁担心,已经得到“平抑”的房价是否会随这股楼市“小阳春”的暖流重现上扬趋势,房价反弹是否已经临近?客观而言,通过近期的一组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北京全市新建普通住房成交约1.6万套,成交均价每平方米12326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7%,比去年全年下降6.4%,已经表明楼市下行的基本面形成——无论是“量”还是“价”,都已从调控前期的止涨、微降到目前的明显下滑。不过基本面形成的基础仍不牢固。从去年年末开始,个别城市对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一度有所放松,限购、限贷等一些调控“硬手段”出现“变通执行”情况,一部分没有购房、贷款资格的购房者在“变通”下可以顺利购房。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执行的放水已经严重影响到调控成效,并成为部分房地产企业依然对楼市未来持乐观预期的主要依据。
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表示,“现在我们就处在这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如果这种相持阶段我们一放松,房地产价格会极度反弹,我们过去几年的努力会付之东流”。作为一家企业,南昌市政参加并最终取得地块属于市场行为;但作为一家国企在此时以“创新高”的数据购入地块的行为却值得商榷。因为虽然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房价稳中趋降,但降低的幅度十分有限,房价仍处于多方力量的博弈之中,很难判断这次新高是否会为博弈某一方增添砝码,进而动摇现有对调控方有利的格局。
两年前,北京地产交易记录中,一些市中心的土地买家是那些并不以房地产交易为主营业务的国有大型企业,并制造出一连串“单价”、“总价”地王,地王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房价,催热了投资。眼下,虽然仅凭一块地的热度,难言土地市场回暖,不过,多家知名房企的积极参与,高达40轮的竞价次数也可以看出,多数房企仍属于“百足之虫僵而不死”。
眼下房企的乐观或许基于销售情况的好转,但成交量的回暖,大体受益于首套房贷利率的优惠和房价下降刺激下的刚需释放。盲目乐观会导致房企作出错误判断,进而影响其决定,错失脱身良机。相较于万科、首开等知名成熟大型房企,南昌市政仍属“门外汉”,作为“门外汉”在调控持续的敏感期内盲目出手,风险不言而喻。
据中国搜铺网( 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