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获悉齐卫国写道:
通货膨胀问题越来越引起民众的热议,这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学家们的骇人观点,更重要的是因为切肤之痛。房价问题已无需多说,很多人早就不在有效需求的范围之内,一边凉快去了。而生活用品,特别是食品价格的轮番、连番暴涨,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通胀的“淫威”。贵报昨日个论《应该警惕的通货膨胀怪论》一文,很好地揭示了通胀的发生机理,但对于通胀的传播过程和最终结果着墨不多。笔者认为,有必要沿着秋风先生的思路(奥地利学派)把通胀问题说得更清楚一些。
首先,通胀的发生过程是有加速度的。很多人都有一个现实观感,即“暴涨”的幅度越来越大。专家们将之简单地归结为人的非理性行为,这是片面的。通胀的本质是货币问题,而货币的绝对权力牢牢掌握在货币当局手中,“暴涨”只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有人的非理性因素,但货币当局更难辞其咎。3%之所以成为国际通胀警戒线,是因为3%被认为是温和的通胀。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奥地利学派反对温和通胀假说,并对之作出了严密的论证。简单讲原因有两个:一是如果货币当局想推动经济以稳定的速度增长,必须以一定的加速度来增发货币,因为匀速和减速增发货币都只能让经济减速,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无需多说。二是边际效应,懂不懂经济学有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区分指标,那就是看他懂不懂、用不用边际理论;增发货币刺激民众的预期(经济增长)也受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影响,即要想让民众的预期持续而稳定地存在,必须不断加大刺激力度,以加速度增发更多的货币才能达到目的。审美疲劳是人的天性,刺激疲劳也是人的本能,没有加速度就没有稳定的刺激结果。
其次,货币注入经济体的过程,是一个“中心—边缘”的结构。这与“价格总水平”假说完全相反。“价格总水平”假说的前提条件是货币是以同时、等量的方式注入经济体。这显然是一个完全违背现实的假设。货币当局增发的数十万亿货币,不可能像直升飞机在天上撒钱一样均匀地释放到经济体中,而只能通过点注入的方式进行逐步扩散。距离货币当局近的主体先获得新发货币,而且数量最多,然后依次向外围边际递减,而“最外围”就是距离中心最远的那一环——农产品。
通胀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完整表述应为“货币增发与信贷扩张”。货币增发是多印钞票,这只是一小部分;而信贷扩张则是大头,表现为一堆数字的扩散,而且往往是带有金融杠杆比率的扩散,这才是最可怕的。因此,通胀与信贷扩张紧密相连,最终结果只有两种:一是连续加息,让利率回复到接近自然利率的水平,主动抑制信贷扩张,刺破泡沫;二是保持通胀加速度,信贷无限扩张,直到货币体系崩盘,泡沫自我爆破。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