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这是与时俱进。”改革当头的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表示。
日前,安徽省公布了推进旅游业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首次明确将在旅游企业上市融资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并确定试点工作时间为3年。其中,选择天柱山作为旅游景区改革试点。
建立景区经营权、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新机制,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和参与天柱山建设和经营是改革方向。
“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具体事宜还不便告知。”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一工作人员表示。
“十二五”开局,天柱山景区便已为自己设下了目标,力争到2015年,实现接待境内外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使安徽潜山县跨入中国旅游强县行列。
北京巅峰置业集团副总经理赵铭熙表示,因政出多门,加之专业管理人才、资金匮乏,除少数景区发展不错外,大部分景区盈利状况并不好,急需转型。剥离景区管理权、经营权、所有权是景区盘活的救赎之路。
再次改革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潜山县境内,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一直以来,因景奇、秀美,天柱山与黄山、九华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因行政垄断过强,产品结构单一,自1984年被批准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后,发展后劲不足,与其他同期被批准为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景区相比,差距很大。”一位熟知天柱山景区发展的人士表示。
这位人士指出,很长时间以来,当地政府都是孤立地开发天柱山,没有利用县内其他旅游资源,实行大天柱山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和资源保护意识淡薄,规划缺乏新意,产品结构单一,仍停留在“逛景点”的初级旅游模式上,再加之天柱山旅游业政企不分,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垄断、多头经营、多主管理情况,各单位为了各自利益进行恶性竞争,低质量运营,只收益,不投入,严重阻碍了天柱山景区发展。
为改变这一状况,2003年,天柱山景区进行了体制改革,将原天柱山风景区管委会和原天柱山林场进行合并,成立新的天柱山管委会,组建安徽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政企分开。
这几年旅游业的向好以及改革,都使天柱山获得了大发展。2010年,天柱山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239.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37亿元,较2009年双项同比增长均达30.1%;2011年,天柱山风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逾300万,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40%、49.7%。
“这一改变算是进步,但并彻底,天柱山旅游发展公司仍是景区旗下公司,在政企方面、产品结构方面仍有问题。”上述人士表示,如果是次改革强调“三权分离”,引入社会资金,将使天柱山景区发展跨步。
“景区进行‘三权分离’是发展趋势,更利于景区发展,黄山也有意采取这一模式。一旦时机成熟,也可包装上市,通过景区管委会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位接近安徽省旅游局的人士表示。
获得资金与管理
实际上,景区“三权分离”早已有之,主要是借助外来资金、管理解决景区经营不善以及提升景区所在区域发展问题。
1994年,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就以租赁经营方式,将宝峰湖转让给马来西亚保利(湖南)实业贸易有限公司经营60年,从而首开国内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先河。
随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和本世纪初,张家界的黄龙洞、湘西的凤凰古城等景区,相继以委托经营方式,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当时,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承接了凤凰古城的经营。据当年接手委托经营凤凰古城的负责人之一、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戴成桂介绍,进驻凤凰前,当地政府已开发凤凰古城两三年,由县旅游局进行日常经营,基本属于接待型旅游,门票收入很少。1999年的门票收入为128万元,至2002年1月黄龙洞公司正式接管后,当年的门票收入一跃至1560万元。2010年,凤凰接待国内外游客520.06万人次,门票收入1.51亿元,而所有的旅游收入已达30.02亿元。
“山东周村在2006年被我们接手后,旅游综合收入从53万元上升到了亿元大关。”赵铭熙说。
经营权转让使景区尝到了甜头。“天柱山此番改革也希望借助外力实现更大层面的发展。”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一位人士表示。
“然而,景区经营权绝不能一转了之。”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叶文智认为。
2005年引起极大争议的“金山岭长城出售”事件就暴露出景区经营权方面法制的不健全。地方政府8年前以860万元将金山岭长城经营权转让给某旅游公司,但这家公司却因经营不善负债2000多万元,政府不但没有分红,反而倒贴2000万元。最近的事件则是,嵩山少林景区因管理混乱,“距离5A级旅游景区标准差别较大”,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要求“限期整改”。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在“三权分离”过程中,景区管理方在转让经营权时,绝不能放松监管。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多赢。
据中国搜铺网( 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