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由于建筑业很多工种是室外作业,夏天有很长时段是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因此,北京、重庆、上海、深圳四地对劳动者在高温条件下作业都制定了高温补贴标准。调查询问了建筑工地高温补贴的发放情况,却发现九成建筑工人没有领到高温补贴,四地的比例分别为94.1%、86.1%、92.5%、82.6%。
防暑用品能够给建筑工人在户外高温作业提供一定保护。然而数据显示,建筑工人在夏天工作时能获得防暑用品的人数仅占51.5%,在四地比例分别为39.2%、71.3%、33.7%、59.9%,“(工人)所谓的防暑用品主要是指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
乱象小结
“京渝沪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写道,“本次调研的数据显示,目前建筑工人的合同签订率普遍比较低;北京与上海普遍存在不按月结工资的现象,工资拖欠在很大范围内存在;很少工人享受到周末、法定节假日休息的权利,加班没有加班工资;深圳、上海尤其是北京的建筑工人工伤保险覆盖率低,工伤权益缺乏保障;夏天的高温补贴很少工人享受到。四个城市中,重庆市的建筑工人在按月发工资与工伤保险方面的待遇比其他三个城市好,北京市的工伤保险覆盖率比其他三个城市低很多。”
对此,建筑公司有明知故犯嫌疑。“据我们对北京市一些建筑公司劳务管理部门的访谈,建筑公司的劳务管理基层员工对工资支付、劳动合同签订管理、工伤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及实施方式了解都是比较清楚的。”
建筑公司被批评以虚假方式应付检查。“我们在建筑公司项目部看到用于记录监督劳务公司每月支付工人工资情况的文书,以及记录工人名单包括考勤的表格等,被访谈者也很肯定地说劳务公司与工人签订合同以后会留存一份在工地项目部备案,以备有关部门检查。可见从形式和方法上来说,目前的一些监管办法已经被一些用工企业以虚假的方式执行了下来,以应付检查。”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报告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劳动部门对建筑工地的监察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关部门对于已经发生的违法用工行为没有进行严厉处理,导致用工企业的违法成本远低于守法成本,工人权益得不到保障。”
报告在对劳动部门的监察、处理方式提出批评的同时,又进一步指出,导致建筑工人权益受损的根源在于“包工制度”。
3 根源
包工制打下欠薪“死结”
“京渝沪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写道,“我们所讲的‘包工制’是指,建筑工程被层层分包给不同规模的包工队,建筑工人在包工头的组织与带领下进行劳动。日常管理由包工头或包工头指定的带班负责,工人工资发放和生活费发放由包工头负责,由包工头带领的工人倾向于认定包工头是自己的老板。调查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工人日常管理、工资发放、对劳动关系的认知都证实了我们的判断:包工制仍是目前建筑工地上普遍的用工形式。”
“包工制”盛行已久。1980年,国家发布了《建筑安装工程包工合同条例》,允许建筑企业与建设单位建立承包关系,建筑企业开始实行限制劳动用工的内部承包制度。
1984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强调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与工程招标承包制。11月,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又联合发文,进一步承认竞价体制、鼓励缩短竞价时间、降低竞价成本。工程承包与分包经验开始在全国推广。
1998年3月,中国第一部《建筑法》出台,对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等方面作出了更明确规定。
报告认为,包工制度在中国现实环境下已经逐步沦为一种“前市场社会雇佣关系”。
“大部分建筑工人雇佣关系的确立是在老家村庄完成的,工人出门之前,带工人出来的包工头就和他们讲好工价、什么时候发工资,有时候甚至不讲工价,只有一个模糊的承诺。这种约定是口头的,没有书面协议,他的存在完全建立在乡土社会的熟人信任基础上。可以说,这是一种前市场社会的雇佣关系。调查发现,64%的建筑工人认为包工头是他们的老板。”
在这种雇佣关系下,“普通工人基本上很难接触到包工头的上级,有的甚至不知道劳务公司的存在。而且,在这样一个包工队里面,包工头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对工人进行约束,软约束有熟人的面子关系、讲好话、下承诺等,硬约束以克扣或不发工资、不给你派活、走人为要挟。工人要向包工头的上级提要求,首先要突破这层关系。”
报告进一步分析,“由于工人的工资发放完全掌握在包工头手里,再囿于熟人关系,一般工人不轻易与包工头撕破脸皮。即使一些曾经吃亏上当的工人认识到劳动合同的重要性,找到包工头或劳务公司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也基本很难实现。单个工人针对公司或包工头完全不具备谈判能力,除了用脚投票,他们没有迫使公司必须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的筹码。”
“相对于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包工制度遮蔽了最基本的劳动关系,地产资本透过层层分包达到资金层层垫付,以缓解资金链紧张。建筑业农民工工资发放也因其牵涉的利益主体众多、利益链条冗长而成为难题。”
12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于华等多名学者对包工制度提出了猛烈批评。
杨团说,农民工生产体制表明,其还没有完成“工人阶级化”,“典型的是包工制,近似于一种包身工关系”。
郭于华抛出两个问题,“首先,欠薪何以可能?第二,讨薪为何不成?这背后是国家、资本、人民之间的关系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就是中国问题的解答。”
杨团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应当反思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在建筑行业)我们用到上个世纪30年代的生产关系,用这种制度作为基础建成了我们现代化的大厦,真是匪夷所思。”
报告作者、北京行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劳工项目统筹刘丽君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会将报告递交给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建筑业相关部门。
4 对话
刘丽君:工人的热忱令我印象深刻
“京渝沪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发布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报告作者、报告发布方“北京行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刘丽君进行了专访。
NBD:报告发布方“北京行在人间文化发展中心”、“安全帽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服务队”大家还不是很熟悉,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刘丽君:北京行在人间是一个为建筑工群体服务的民间机构,正式成立于2009年。机构有两个项目,一个是面向建筑工人的,一个是面向打工子弟的。我们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有合作。
安全帽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服务队,成立于2008年,是由北京10多家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网络,主要在高校旁边的一些工地上开展活动,每周周末同学们都进工地,为工人放电影,讲新闻,办工友书屋。这三年来,志愿者在工地上的服务从未间断。
NBD:你们怎么想到做这样一个报告?
刘丽君:主要是想对目前建筑工人整体的生存状况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们机构承担了调研设计、数据分析、写作报告以及组织调研的工作,安全帽发动了北京的大学生做调研。
NBD:这份报告收集了上千份问卷,发布了上百个数据,你们是如何调查和统计的?
刘丽君: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参与观察与访谈。由于进入工地有一定困难,调研之前,先对不同区位的工地进行踩点,选择比较容易进入、规模也比较大的工地。踩好点后,调研员进入工地宿舍,随机对工人进行访问。在调研对象的选取上,我们考虑平衡年龄、工种与地域因素。
NBD:在调查和制作报告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刘丽君:让我感受最深刻是工人的热忱。我们是以陌生人身份进入他们宿舍里面的,一般人会想象入室访问很困难,但是大多数工人很友好。我们的问卷有点长,也有工人会不耐烦,但是多数情况都很好。真的要谢谢他们。另外,工地的住宿环境不好、工人工作辛苦的程度,不同的工人在这种环境中的生活态度也让我印象深刻。
NBD:报告披露的问题很多,你认为哪些现象最值得社会关注?
刘丽君:我们认为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不按月发工资、工伤保险覆盖率低以及工地用水用电、卫生方面的问题这四个问题最值得社会关注。
据中国搜铺网( 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