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目前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曾有房地产大鳄戏言:有泡沫没什么了不起!有泡沫的啤酒好喝,有泡沫的房地产好赚。据对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的调查,住房租售比(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超过400倍,高于国际通行标准;住房空置率高达50%,是国际标准(5%—10%之间)的5倍至10倍;金融机构在房地産里的贷款包括开发商贷款、土地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已经达到数十万亿。房地产已经占GDP的6%,1/4的投资在房地产行业,50多个产业与房地产关系密切。
这些年来,对于楼市价格居高不下,节节攀升,普通百姓最常听到的就是经济学专家的忽悠——供求关系。既然对住房存在着刚性需求,而这种需求又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么房价上涨是必然的。但这种似是而非的供求关系说已经很难解释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现状了。十分简单,如果求大于供,那么就不会有大量的空置房;如果供大于求,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买不起房。肯定在供求关系之外,还存在着其他什么问题。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中国房价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范围,85%家庭无能力买房。2009年12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己虽是副部级,但“也买不起房”。在高房价的压迫下,老百姓的怨愤日益加深,由于征地拆迁,民众抗议不断增多,电视剧《蜗居》的那句经典台词“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之所以引起民间巨大共鸣,实质上是社会不满的集中反映。
仅从经济角度分析,房地产“一业独大”的弊病已十分明显,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所产生的挤出效应,使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领域撤出,而这些资金又找不到未来的方向。如温州、东莞等地,曾有大量资金流向海外的迪拜,当迪拜陷入资产大幅缩水、房地产市场低迷、银行放贷停滞、大型项目停工、大批工人失业的困境——迪拜变成了“地雷”时,这些资金又转身杀回,进入了国内的房地产、风险投资等领域。诚如马克思断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天然的平等派,“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是一切资本奉行的基本法则。大量游资之所以投身房地产市场,是因为房产价格收益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收益。可以说,房价虚高、房地产泡沫的背后是经济结构的恶化、资源分配效率的降低,同时也是金融系统的威胁,未来经济发展的隐患。
客观地说,2009年至2010年这一轮全国楼市价格的暴涨完全是政府催生出来的。自2007年始,中国经济进入虚热,房地产业便成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阀门。此间,调控的目标是“适度降温”。于是中央政府于2007年9月27日颁布二套房贷政策,规定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政策一经出台,房地产市场便立即还以颜色,从2007年第4季度开始,市场需求不断下降,2008年楼市濒临死亡。
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体制是各级政府高度依赖房地产业对所在地区经济的拉动,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收,几乎占了各地政府财政收入的45%—65%。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在整个房地产的利益链中,地方政府占据着独到的优势,攫取了最多的利益。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年终盘点报告,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金额高达1.5万亿人民币。统计显示,其中70个大中城市土地出让金共计10836亿元,比2008年增加140%,比“疯狂”的2007年增加49%。杭州包括余杭、萧山 土地出让金高达1054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上海也成为土地出让金超过千亿的城市,北京则以928亿元排名第三。照此计算,仅全国的土地出让金就约占2009年GDP的4.4%。这也反证了地方政府承诺的降低房价措施,为什么总会虎头蛇尾、三心二意,对于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建设,为什么也往往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老百姓由此逐渐明白,原来“为人民服务”的地方政府,其实是“为人民币服务”。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