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起,深圳市扩大经济特区范围正式实施,深圳关外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关内”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区属特区内,总面积395平方公里“关外”的宝安、龙岗区等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特区扩容后总面积将扩展约5倍。
业内人士表示,关外两区之于深圳,就像浦东之于上海、滨海之于天津,越是后发展地区,在规划上越是可以跨越某个发展阶段,关键要看是不是大手笔、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后发的关外两区能否承担深圳“浦东”的使命,让人引发无限遐想。深圳告别关外,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唱大戏”就在关外
“特区前30年看关内,特区下一个30年应该看关外。”这是不少研究人士的观点。
深圳市政协委员韦朴认为,特区内经过30年积聚的发展,除了个别的旧改项目,建设基本上已达到极致,未来发展的空间在关外,如果把特区外近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都按照特区内这样精细化地规划和建设,那深圳的未来可想而知。“我觉得可以拿上海浦东、浦西做类比,浦东的真正发展是在20年前才开始。现在浦东人口面积只占上海1/5,但产值占1/4.和浦东、浦西的差距相比,特区内外可能还没那么大。”韦朴说。
深圳社科院社会发展所所长杨立勋也表示,之前就有人说过,龙岗之于深圳,就像浦东之于上海、滨海之于天津,越是后发展地区,在规划上越是可以跨越某个发展阶段。大运会使得龙岗的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区内外一体化也将为龙岗带来产业发展机遇。
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特区一体化,可以促进特区内外产业结构科学布局,消除关内外产业反差。“长期以来,深圳的第三产业、总部经济、高端产业,大多集中在关内,而关外侧重于三来一补、加工贸易、村办工业园区等低端产业。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很不利于整个城市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快速发展。”乐正说。他认为,特区内外一体化,将使关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等得到明显提升,将使全市群众同享城市的人居环境,也为人们的购房、消费等带来极大便利。
深圳“新浦东”?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寻找上海新的发展方向,上海从东进(浦东)、南下(以金山石化为核心的南部),北上(江湾、吴淞和宝山一带)等三个不同的方向,展开深入研究。80年代中期,上海率先提出开发浦东,而且思路从最初考虑把浦东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第二产业的扩散地,转移到了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上来。做了太长时间的“后卫”,一旦被放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前锋”位置上,浦东开始迸发出无尽的激情和活力。
如今,经过30年飞速发展的深圳特区,也面临着后30年何去何从的问题。特区扩容选择在特区成立30周年前夕获批,意味深长,但问题是,关外两区能否像当年的浦东一样,从“后卫”转身当好“前锋”?
龙岗区委党校讲师谌毅兵昨天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区扩容后,对于关外两区承担“浦东之于上海、滨海之于天津”的使命过于乐观。他表示,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国务院就广东省《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请示》的批复中,虽然同意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但是现有的特区管理线暂时保留,也指出按照有关规定,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不享受《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规定的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这些说明关外两区实际上在纳入特区范围后,并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可以享受。谌毅兵表示,开发开放浦东,国务院作出的开发开放浦东战略主要立足于高水平开发、高层次开放,为我国改革开放战略升级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奠定基础。从目前来看,浦东所承载的“国家战略”分量很重: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大飞机项目等。而关外两区,也面临特区内存在的“四个难以为继”问题,土地空间有限,城市人口容量接近饱和,发展潜力与浦东难以同日而语。
“关外两区能承担的历史使命,更多的是为深圳继续探索改革创新提高了更大的空间,由于其发展没有特区内成熟,更容易进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谌毅兵说。
依托“四大新城”和“两中心区”
如何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未来5年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在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及特区内外一体化。包括: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按照国际一流水准,打造区域发展中心。到2015年,光明、龙华、大运、坪山四大新城要初具规模,宝安、龙岗中心区基本成熟,前海、大鹏半岛等地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大幅缩小特区内外发展差距,提高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加大特区外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提高市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做好城市化过渡期后的体制转轨工作,大幅缩小特区内外发展差距,提高城市整体发展水平。
根据此前发布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9年度实施计划》披露的信息,光明新城将逐步建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同步推进的标志性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发展总部型高端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龙华新城将以“交通”为王牌,依托深圳北站和轨道4号线延长线的建设,通过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城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档次,建设成为全市现代化标杆城区。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大运新城近期建成以承办国内外一流体育赛事为主体的大运中心,新城远期规划将建设成为可承办国内外体育赛事、以体育商务服务为主的深圳市重要体育运动中心,形成与龙岗中心城功能互补的东部中心商务区。坪山新城将作为深圳东部先进制造业主体功能区、产业持续竞争力核心区,形成以产业功能为主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和现代制造业新城。继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优势项目,大力发展数字化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及其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在“四大新城”之外,宝安、龙岗“两中心区”建设也在完善过程中。以宝安为例,南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商务办公区与核心商业区城市设计导则》近日落定,位于宝安中心区核心圈层内的商务办公区和核心商业区将建成50多栋100至200多米高的现代化高层、超高层办公、商业及配套建筑,打造现代滨海都市CBD.
地理纵深
一体化难在哪里
特区一体化的建议在深圳提出已有10余年时间,在获得国务院批复前深圳也一直在市政设施等多方面大力推动特区一体化。但是,业内人士认为,成效并不显著。特区一体化,究竟难在哪里?
财政投入差别大
“表面上看,特区一体化难在‘一市两法’的差别,其实主要还是公共财政投入的差别,以前深圳的财力主要投入特区内四区,现在该轮到关外了。”谌毅兵说。深圳人大代表、南岭村党支部书记张育彪也指出,特区内外一体化讲了很多年,但“讲得多、做得少、未有大变化”,真要实现一体化,政府“财力要够、力度要大”,尤其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以龙岗为例,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地税局龙岗分局副局长叶丽燕就指出,龙岗作为后发展地区,硬件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第三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对龙岗的倾斜力度不够,龙岗区与特区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究其原因,叶丽燕表示,一是事权与财权划分不匹配。二是市区两级事权划分不够明确。三是投入与收益不对等。
改变关外市容市貌过程漫长
关外的一体化,难在城区形态、市容市貌悬殊大,关外社区要融入特区城市生活,过程漫长。在宝安、龙岗“两中心区”,或许还能找到一些城市的影子,而在关外众多的街道社区,映入眼帘的还有诸多坑洼的马路、破旧的厂房……“我们跑到特区外去看,觉得这里既是城市又不是城市。”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如是表达他对特区外面貌的观感,人口都是城市户口,但是面貌绝对称不上城市面貌
龙岗区委书记蒋尊玉也坦承,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区外有较大发展,但龙岗在基础设施各方面与特区内比还有很大差距。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当地居民的观念、生活方式与市容市貌没能达到城市化的要求。一位长期生活在关外的政府官员告诉南都记者,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财力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2011年大运会召开的现实需要,也使得深圳加大了改变关外市容市貌的投入。但是,要高标准推进关外两区的城市建设,在市容市貌上实现特区内外同质,将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改善的硬件设施太多,尤其是关外众多社区的居民,如何真正融入深圳城市生活。”这位政府官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