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其所著《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中提出,内地城市的人现在没有资格住大房子,并认为房价下降已经没有空间,就算降也是非常有限(10月11日《现代快报》)。
王石的言论让那些真的没住上百平方米以上房子的民众很恼火,立觉身心受辱。在民众狗血淋头的辱骂声中,惟一偷着乐的是“标题党”,因为效果已现,跟帖如云。但想问那些对王石高论气不打一处来的哥们:您看懂(或仔细看过)人家的说法了吗?
王石确实说过“内地居民没有资格住大房子”的原话,但这话显然也附加了几个前提:一是人均GDP不够买大房子,工资跟不上房价的步子,二是地大物“薄”,资源支撑不了大房子。更直白一点说,这个看起来敏感的“资格说”,其实不是关乎尊严与权利的意思,而是客观能力与现实。问问万千民众,手里的资产换得来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吗?问问地方部门,捉襟见肘的财政担负得起保障性大房子吗?想通这些问题,就知道王石其实不过说了句大白话。
至于情绪与小心灵,一来我们没那么脆弱,二来王石也未必是那么恶意。道理很简单,想想人家毕竟也是卖房子的,生意再大,也得靠业主支撑,且其客户也多是内地居民,不至于蠢到调戏潜在客户的心理底线。倒是其醉翁之意,值得好好玩味,因为千言万语,还是为了捍卫其“房价永不跌”的彪悍之词。
楼市究竟向左还是向右,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在王石“惊人之语”的背后,真正该关注的是话语权的问题。市场买卖就是个博弈的过程,讨价还价、争来论去,地产商可以鼓吹房价不倒,小业主也能大叫房价必灭遗憾的是,在现实的话语平台上,这些年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论调,基本只有专家与地产商的声音,民众或业主的话语权蒸发不见?我们要什么样的房子、我们期待怎样的理性市场、我们对楼市有怎样的情绪……除了《蜗居》等影视作品艺术化表达之外,难得有直接而体面的震撼诉求。
地产大佬为舆论场贡献过诸多“潘币事件”、“王石代言事件”等,他们的高论一遍遍被放大,他们的声音或多或少左右着市场的走向。是的,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音量却显然大小不等,这在事实上造成看不见的失衡与权益不对等。就此而言,关注王石高论,应该有更本质而贴切的视角。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