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厦门网-厦门晚报讯 今年,我市涉及住房保障的相关规划中,正式将外来务工人员放进全市的“大盘子里”。
《厦门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尚在制定中,申请环节究竟有哪些门槛,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5年,厦门保障性住房体系中,公共租赁房是主角。
数个公租房项目开建
年底1.6万多套可竣工
今年,厦门要建的4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公共租赁住房达1.95万套,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将得到改善。
集美华铃花园二期、翔安洋塘居住区、海沧佳福花园、滨海公寓等安居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
华铃花园二期工程位于集美区集灌路南侧。项目规划建设32层至33层的4栋高层住宅楼,共有住房1100套。将配套一所幼儿园,计划2013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洋塘居住区位于翔安大道以东,建设各类住宅约1.1万套,其中,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约8200套,预计于明年底封顶。
佳福花园一期选址于海沧第一农场芸美村,是海沧区今年建设规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将建设成为大型公租房、人才房小区,由9栋12层宿舍楼、1栋16层宿舍楼、1栋2层商业店面组成,约可提供5600套公租房。
厦门滨海公寓保障性安居工程位于同安滨海新城中部,可提供公租房5000套(间),计划2014年建成。
灌口小城镇公租房项目计划建2000套住宅,日前也开工建设。
今年1-7月,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完成投资8.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1.9%。根据进度安排,年底,可竣工住宅16611套。
工业园区生活用地
三成以上得建公租房
我市今年出台的一项规定是:自2011年3月15日起,年度出让的新增商品住宅建设用地,按照住宅建筑面积不低于10%的比例,通过集中配建等方式,配建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项目,扣除拆迁安置房后,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而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生活设施用地,应安排不低于30%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据悉,5年内,我市计划建成5万套公共租赁住房。期间,我市将全面实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进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制度。
我市拟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成基本住房保障型城市。通过新建、改建、置换、收购等方式,多渠道提供各类保障性安居房,基本实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工业集中区及周边外来产业工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幸福回顾
住房保障建设
厦门成“蓝本”
自2005年11月开展社会保障性住房工作以来,厦门市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覆盖全体市民、分层次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廉租房、社会保障性租赁房、经济适用住房,为非低收入无住房家庭提供保障性商品房,厦门朝着“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住房保障的厦门模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有关媒体称其为“住房保障的厦门蓝本”。
截至6月底,厦门市共受理保障房申请3.17万户,其中低收入家庭2.68万户(租赁房2.29万户、经济适用房3956户),已选房入住1.1万多户。
相关政策
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
有望住上宿舍类公租房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为解决本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并逐步改善本市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
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这里所说的新就业职工,是有本地户口的新就业职工,而在厦门工作的外地新就业职工,将归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范畴。这样,方便政策制订,也方便明确申请条件。
公共租赁住房分为住宅类、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其中,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新就业职工。部分宿舍类房源可按住宅类设计,供多人居住,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公用。这有利于房源的灵活利用。
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套型面积为30平方米(高层建筑33平方米);以居室为单位供多人居住的单元建筑面积,可根据实际适当调整,但单元内居室不得超过4个,单元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
公共租赁住房将一次性装修到位。公共租赁住房只租不售,租期一般不超过5年。
据中国搜铺网( 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