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称,武汉5年内的建设计划将花费约2万亿元。该媒体表示,武汉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与英国全国更新和改善基础结构的支出相当。据统计,中国约有10个城市每年城建投资都在千亿规模,个个堪称“豪可敌国”。
姑且不论武汉城建拟5年花2万亿这一数字是否属实,其他多个城市每年上千亿元的城建投资,恐怕也是城市族群中的土豪们才配挥洒的范儿吧?且慢为这般豪气点赞,新闻还告诉我们,“豪可敌国”的它们负债累累。武汉等城市,庞大的城建投资中,政府财政支出只占很小部分,其他资金来源于多种融资渠道。武汉因高达2037.05亿元的债务余额,前年得了个“中国负债最高城市”的名号。它们,其实是债台高筑的假土豪。
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已使很多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为何不惜大规模举债,也要加速城市建设,整出一个工地遍地开花的局面?对于武汉的满城开挖,有一种“补课”说,即补一补城建的历史欠账。不过,从其城市定位在3年内由“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上升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又提升为“祖国立交桥”“世界城市”来看,其不断加码的城建规模显然已超越“补课”范畴。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定位常变常新,换一任领导就要拔高一层的现象,在国内大小城市中并不鲜见。
对于多地的举债城建,有专家认为现在很多地方领导恨不得在任上就把所有工程都搞完,有些领导为了政绩和GDP拼命建设,不管离开之后还能否可持续发展。网友质疑此举为“花后人的钱,赚自己的业绩和利益”。
当然,撇去“政绩冲动”“投资饥渴”等可能存在的因素,城市建设的目的,总还是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然而,现实情况是,过于大手笔、加速度的城市建设,往往超出城市的承载能力,极大地影响居民的生活。出租车司机不敢在上下班高峰期出车,曾在当地求学多年的外地学子找不到回校的路,居民感叹空气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滑。这样的无奈与叹惋,是国内多地出现的“城市病”“市民痛”。其实,兼顾当下生活和长远发展,哪怕慢一点,城市的主人也不会有意见。今年初,南京市宣布严控新建项目,2014年城建削减103亿元。城建不仅要结果好,还要干扰少的理念,是城市居民赞同的理念。
对城市运转、居民生活的干扰还只是表面,超越自身财力举债城建,存在很多深远而真切的隐忧。今年被视为国内一线城市的“还债年”。不包括利息,北京、上海、广州今年要偿还1940多亿元、2200多亿元和近500亿元。今年,武汉政府每天需偿债1亿元。巨额债务如何偿还?基本靠卖地!不少地方政府还在储备土地,希望未来土地收益还会是还债的主要来源。有专家分析,因为地方政府未来能否如期还债,与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好坏有关,所以地方政府往往比较反对对房地产进行严格调控。在微博上,许多网友针对“武汉城建豪可敌国”揶揄道:这下知道房价为什么下不来了吧!
长远看一座城市的发展,如果没有产业的强力支撑,外壳再光鲜也无济于事。美国底特律因负债180亿美元破产,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多数专家认为,虽然我国地方债务和底特律有本质区别,我国城市也没有破产一说,但我们不应高枕无忧而应警钟长鸣,因为我国一些城市不惜背负大规模的债务,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城市建筑遍地都是,却是“空城”“鬼城”。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这一提法出台的背景就是,近两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投融资持续增长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累积。考虑到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应该严格控制融资规模,在城市建设上,要建立健全项目决策机制,且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
城市的管理者不妨自问:城市究竟为谁而建?为谁而变?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