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居者有其屋”,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意指需要居住的人都应当获得房屋。
当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时任总理温家宝200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时,确让所有中国人,特别是想买房买不起的中国人振奋。如此良好愿景,无论最终能否实现,都有种政府解决“在路上”的镜头感,足以让人欢呼雀跃,买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与政府捆绑在一起。
而在2011年,同样是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居者有其屋”的措辞,悄然变成了“住有其居”,从“屋”到“居”的改变,从表义上看,是从“房屋”到“居所”,从深刻的意义上来看,是有无产权的界定区别,其中的不同即涵盖了政府解决问题意图的变化,及政策走向可能的偏差。温家宝进一步将意思阐述得无比清晰,“我们说住有其居,并不意味着住者有其屋。从方向上看,应该鼓励更多的人租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近期对“住有所居”进行了解释,“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绝不意味着所有的城镇居民都拥有自己的产权住房,我们的目标是使每个生活在城镇的居民都能有适当的住房条件”。
这样的措辞似乎更坚定了“住有所居”的风向改变,也似乎意味着,新一届政府将传承精神和思路,继续为民实现“住有所居”的决心。
现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期发声,“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同时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这是习近平上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一次谈及房地产调控,“加快保障房建设与供应”无疑关乎“民生”。李克强总理在其上任前,曾多次撰文提及民生问题,如“房地产调控”、“医改”等,习近平与李克强都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改革涉及深水区,再艰难也要前行。一脉相承的重民生思路、坚定的改革决心,调控成果难以估测,但其走向或不再现摇摆。
如果说“房价疯涨”问题,在上一届政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那么,在接下来的10年,希望便全寄于以上表述。从措辞的些微不同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待房价疯涨问题,不再从压低“需求”着手,而调整思路为增加“供给”。
根据“十二五”规划,建设城镇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习近平表示,“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这样强有力的表态,不难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可能发生的变化。
政府力量的渗透,或使房地产市场出现两极,一极由政府之手操控,满足中低收入“住有所居”需求,无论“租”或“售”,都将有一个稳定住所;一极由市场之手调节,形成一个真正的供需平衡关系,房价再高,也只与富人有关。这或许,就真正应了那句话,政府做政府的,市场做市场的。
有人曾质疑“3600万套”保障房的含金量,认为其囊括了部分并非真实保障房房源,然而无论怎样,这样的方向和官方坚定的立场,总是能让人看到希望,至于会否打折,大体总归是向好的。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