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论坛全新上线,访问地址:http://www.3puok.com/bbs/......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中心 >> 房企八卦 >> 正文内容
  • 中小企业需要相对稳定的宏观政策
  • www.3puok.com 2012-07-21 15:47:57 
  • 中国搜铺网

    中小企业需要相对稳定的宏观政策

      现在的问题是,宏观调控政策往往自相矛盾。政策的这种变化让企业和银行都陷入两难。很多企业不仅不敢贷款,甚至干脆停工,就因为预期不明朗。

      保育钧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世界的共性难题,但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比我们解决的好,因为人家是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主体,大中小银行都有。

      而我们是单一的金融体制对应多元化的市场主体,金融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国内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为大企业和政府服务的,中国缺少分布在各地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草根银行这类金融机构,这是个结构性的矛盾,也是个体制性的矛盾。

      资本金不够、可以用作抵押的财产不够的才叫中小企业,都具备的那是大企业。现在中小企业的日子很难过,倒闭的不少,眼下这种情况是倒逼中小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资源整合。但是商业银行大赚其钱,去年就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已经形成刚性的利益,你指望这些赚得盆满钵满、吃得肥肥胖胖的银行来进行改革是不可能的,因为“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只有中小企业的日子不好过了,导致大量的下岗职工出现,这时候才有可能逼迫政府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中国的很多改革都是被逼出来的。

      现在一个治标的办法,是让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宽信贷的政策尽快落实。实际上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此之前也都设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部门,但是这些部门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而让体量相对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能真正为中小企业着想,特别是对那些不该死的中小企业加以扶植也很困难。一些中小银行现在官僚主义严重,对于一个企业的情况包括是不是守信用、是否有发展前景等,很多信贷员并不了解,现在也只能寄希望于他们能把工作做实、做细。

      但这些都还只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是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来的,但是“十二五”规划中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部分,并没有提出建立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而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正是造成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各个链条本来是环环相扣的,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中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就会恶化。

      我这里有两个数据,今年1至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10万多亿元,与此同时,今年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6.7%,达到73756亿元,占到前者的70%多。一方面,现在的政策趋势很明显,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仍然较难从银行等获得贷款;此外,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因为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一些制造型中小企业的经营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低于可获得的贷款利率,这部分群体自然不愿意去申请贷款了。

      事实上,不仅仅是制造型企业会受到影响。以钢铁行业中一些流通领域的中小企业为例,本来这些连接上下游的中介机构需要大量流动资金,但随着钢材价格的不断走低,以及由于宏观调控所引发的房地产、基建以及高铁项目等主要用料需求锐减,乃至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拖欠钢材款等因素,其还款能力开始出现问题,此种背景下,银行显然不愿意再继续提供资金,甚至要提前收回贷款,如此则最终可能导致这类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银行体系借款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获利机会增加了,但企业从他们那里只能筹集短期贷款,这么高的利率,一年以上的贷款成本不得了,只会加重中小企业的负担。地下金融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可能起到了“救命”的作用,但是副作用也很大,这么下去是很危险的。

      为什么我们要呼吁政策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

      从源头上来看,现在的问题是,宏观调控政策往往自相矛盾。像一方面要拉动内需,搞城镇化;另一方面去年开始进行史上最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同时地方市政项目、高铁等项目都成为被严控对象。

      现在经济下行了,国家又开始放宽、开始刺激了,发改委也在近期密集批复了不少的项目,从急刹到突放,这让实体经济怎么受得了?

      政策的这种变化让企业和银行都陷入两难。很多企业不仅不敢贷款,甚至干脆停工,就因为预期不明朗;而银行也是企业,如果出现不良,最后也要自己买单,即便想放贷现在也不敢。所以关键在于,宏观政策不仅应具有稳定性,而且彼此之间要衔接,如果只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这不是个办法,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不应与金融鼓励政策相抵触。

      作者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本文为本报记者李蕾根据采访整理。

      在融资方式选择方面,考虑到融资成本和时效问题,小微企业通常首选向亲友借款来解决资金困境。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传统贷款模式下,对申请材料和资质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小微企业管理相对不规范,因此在办理贷款时往往不能提供或需要补充准备大量申请资料,这也是小微企业主普遍感觉贷款手续麻烦的主要原因。在宜信公司对我国36个城市的3231家企业调研基础上发布的《三十六城市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30%的小微企业主能够提供房产资料、公司账簿、银行账户流水等全套基础申请材料。

      目前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贷款渠道审批期限往往较长,虽然很多金融机构已作出很大努力简化流程、提高审批时效,但原有操作模式和风险控制理念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转变。在宜信公司对我国36个城市的3231家企业调研基础上发布的《三十六城市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调查结果显示, 82%的小微企业要求贷款审批时效不超过 10个工作日,有43%的企业主希望能在 5个工作日以内获得贷款,如果超过这一期限,则融资的作用将大大降低,甚至是没有作用进而放弃贷款。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