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201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既充满着幽默又带着“悲喜剧”,可称中国历年楼市最传奇一年,最诡异一年。有无厘头式的可爱,降价就是房闹。有痛心式的愤怒,降价也降质。有洪水式的买房,千人抢房战。有悲惨式的破产,链断则亡。有炮灰式的自杀,高利贷杀人。有戏剧式的政令,自说自否。有迷式的数字,不要问空置有多少。有清新式的调控,微调不是空调。有怀疑式的新政,猜测伤不起。有季节式的问候,春天来了吗?
房闹门
截止到2012年5月份,因不满开发商大幅度降价,老业主便开展反降斗争,谁家楼盘大降房价,砸谁家楼盘售楼部。当下调控进入深水阶段,宁波、杭州、深圳、上海、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爆发“房闹”事件。
今年以来,此类事件单在杭州发生20起“房闹”,而全国则出现近百起“房闹”事件。原因都是房价下跌,老业主认为自己蒙受了巨大损失,而开发商拒绝补偿差价。他们给开发商提出三种解决方案:赔钱、退房、不准降价。这三种方案,开发商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老业主则采取“摆花圈、抬棺材、打标语、帖大字报、静坐绝食、跳楼自杀、砸售楼部、围攻房企、威胁恐吓的”方式讨要说法,如果不答应要求,必将“房闹”到底,誓不妥协。
点评:闹,当然不合理。既然是买卖,就有赔有赚。赔的风险和赚的利润,是一体两面。世界上哪有稳赚的生意?
质量门
进入2012年,市场的持续低迷加速了楼盘质量问题的发酵,众多房企纷纷爆出“质量门”,身为行业老大的万科更是首当其冲,培育多年的完美企业形象倍受冲击。沸沸扬扬震惊全国的“安信毒地板”事件余波未了,深圳万科第五园六期精装修房又陷入“纸板门”事件;随后,福州万科金域华府百余名业主以质量问题为由,将福州万科公司起诉至法院;青岛万科蓝山项目业主维权事件则不断用“行为艺术”表达对万科诚信问题的抗议。
从消费者对万科产品的赞许与信任,到不断爆出的“质量门”,再到万科业主维权事件的逐步升级,万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品牌与质量信任危机。有愤怒的业主们来到深圳万科梅林总部献花圈,打出挽联“哀悼万科已逝的品质”。
点评:品质,不可因降价而降质量。质不过关,量只是过眼云烟。品牌,左手质量,右手诚信。否则品牌毫无价值。
抢房门
2012年6月份,近期以来,首套房贷利率下调引发各地纷纷上演抢房或千人购房潮,“抢房或排队专业户”这一久违的现象重现江湖。截至6月11日,杭州主城区年内共成交住宅13531套,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杭州、宁波、南京、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纷纷再现抢房或千人购房现象,开盘基本售罄的情况。万科、保利、恒大、华润、碧桂园、中海等多家龙头房企五月业绩一片喜人。另外部分城市土地市场开始出现高溢价拿地的情况,打破了持续几个月的市场僵持。
目前商品房转暖的主要动因归为首次买房的刚性需求的释放,降息、首套房贷利率优惠使购房成本下降,再加上传统销售旺季到来,楼市迎来了实实在在的“小阳春”,由此促成了排队现象的重现以及“号贩子”的出没。显然,降息及一系列政策微调后,楼市已经触底的判断已经在市场蔓延。
点评:抢房,当然有道理。买房是讲究时机。政策利好,不抢是傻瓜。房价涨多跌少,是一种教训。没抢到房要悔青肠子。
破产门
截止2012年5月,杭州和广东及内蒙古等新疆发生近十家房企破产,光是北京、武汉、四川等三地,已有上千家房企从楼市“消失”。又一个房企倒下,又是在杭州。2012年4月19日,杭州锦绣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
随着调控效应的不断显现,破产的房地产企业将不断浮出水面。北京市住建委 2011年12月发文称,共有473家房企的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后未依法申请延续或工商营业执照已注销。武汉房管局去年四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武汉共有在册房地产开发企业1375家,同比2010年房企数量减少了200余家。四川省建设厅 一份通告显示,截至2011年7月,四川省共有42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因未在行政许可规定期限内办理延期手续,被注销房地产开发资质。
点评:破产,或是不归路。人在江湖飘,有谁不挨刀。空手套白狼,火中取金元宝。一失足千古恨。财富是毒药还是魔鬼。
自杀门
2012年6月6日,巨额融资欠款,或许是压垮魏刚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位包头最大房地产企业——鼎太置业的董事长,在包头市东河区金驼酒店上吊自杀。据目前已知的数额,魏刚通过各种渠道融资欠款至少7亿元,单笔借贷最高达1.2亿元。2011年4月,包头惠龙集团董事长金利斌因无法偿还借贷自焚身亡,最终留给银行以及1500多名债权人14.6亿元的巨大“窟窿”。 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包头数百家房产公司大多面临缺钱的窘境。都是被高利贷逼死的,成为中小房企老板“债杀潮”。
2011年9月24日,鄂尔多斯市中富房地产开发责任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福金自杀身亡。虽然今年下半年以来,已经出现部分房地产老板因资金链紧张外逃的事件,但因此而死亡的尚属首例。
点评:自杀,或者是人生最好解脱的方式,但被高利贷自杀,是非常可悲的事情。做房地产做到自杀,开发商最悲惨莫于此。
乌龙门
2012年5月25日,厦门传放松限购购买套数,当日被厦门政府部门否认。2012年5月29日湖南发改委发出微调新政称“首套房贷首付下降,利率优惠。房企信贷融资开放支持。购房税费优惠,当日被湖南省发改委员否认。
2012年5月30日石家庄市拟出台5项楼市微调措施。1、家庭人均住房低于30。6平方米可购第三套房。2、工程进度达到25%就能办预售许可证。3、放宽商品房抵押担保条件。4、鼓励用自有存量土地建经适房。5、限购实施前购房可申请备案。当日被石家庄政府部门否认。
国家发改委新闻办公室2012年6月11日发布声明称,有关前期媒体“发改委人士称地产松绑或是救市第二张牌”的报道纯属捏造。从语言的角度说,乌龙来历大约是这样的:英语“own goal”(自进本方球门的球)与粤语的“乌龙”一词发音发音相近。
点评:乌龙,摆的不是调控,是纳税人的钱。玩耍式的自娱自乐,丢的是公信力。谨慎一点才是道理,否则对国人情何以堪?
空置门
200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有1。8万亿多立方米商品房未有售出。从2008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已经不再发布商品房空置面积,改称待售面积。2010年7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540万套住宅的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按每套房三口计算,可供近2亿人居住。
2005年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146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住宅85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4%。2006年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145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9%,住宅8099万平方米,增长-5.4。
2007年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134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5%,住宅68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3% 2008年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186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3%,住宅106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5%。2009年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199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1%,住宅114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
2010年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199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1 %,住宅114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2011年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271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1%,住宅169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8%。2012年5月末,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待售面积30740万平方米,比4月末增加43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278万平方米,办公楼增加6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增加43万平方米。
点评:空置,如谜数字,究竟有多少套,谁都说不清。统计局都懒的再统计公布。还有什么空置可言,人人有房住成最大笑柄。
微调门
自2011年8月8日马鞍山人才买房税费优惠起,截止到2012年6月5日,全国共有51个城市调控微调,45个城市通过,7个叫停。其中,5个限购放松城市和1个契税补贴和购房补贴扩大范围和额度城市及1个上调房价限价标准城市叫停。
另外,全国有3个城市厦门与湖南及石家微调“摆乌龙”。从城市微调的类型看,一是上调公积金贷款的城市26个。二是首套房贷利率调整的城市23个。三是减征、免还税费、首次或人才购房契税优惠、购房财政补贴的城市共8个。四,土地松绑的城市5个。五是普通住房价格标准调整的城市6个。六是重启购房入户政策的城市2个。七是放松限购城市的5个。八是房源解禁、放松预售款监管的城市1个。
从城市微调的内容看,主要是通过调整土地出让、首套房贷利率恢复、利率优惠折扣、房源解禁、税费优惠、买房奖励、购房入户、购房补贴、提高普通住宅价格标准、调整限购条件、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的环节,刺激楼市成交。从城市微调叫停止看,地方“微调”涉“限购令”的佛山、重庆、成都、象山、上海全被叫停,芜湖、中山因微调尺度和幅度过大以政策颁布不久就被“叫停”。
点评:微调,不是空调已是房奴之幸,但尺度何在?调而不控,控而不调都是错。试问房价缘何越调越涨,难道不该反省自责?
松绑门
2012年6月7日晚上7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央行2012年6月7日下发银发[2012]142号文件(特急)。
这份6页的材料在第2页中明确提出,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利率下限由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至0.8倍,个人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7倍。银监会也于2012年6月8日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将二套房贷款风险权重由此前的60%调整为50%,与首套房持平,这一调整有效降低了二套房贷的资金占用,使得银行二套房的贷款或将出现放松。这一系列的政策,对于久旱的房地产市场无疑是一场甘霖,贷款政策不再坚如磐石。这给予银行在房贷业务上更多的想象空间,调控要“松绑”了吗。
点评:松绑,是给政府口袋松还是给房价松?别忘记了房价如弹簧,道高尺魔高一丈也。
回暖门
2012年6月5日,北京中原地产统计显示,包括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在内,全国54个典型城市5月商品房成交合计22。6万套,环比4月的18。5万套上涨约22%。这一数字也达到去年限购以来的新高。
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显示,在5月监测的40个城市中,25个城市周均成交面积同比上涨,10个城市涨幅超过50%。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综合全国十大重点城市的楼市销售数据,5月前3周(4.30~5.20)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沈阳、杭州、南京、青岛、重庆、成都全国十大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量(包含保障房)为56513套,比4月同期上涨22.6%,各城市与4月同期相比变化幅度分别为:13.8%、12.6%、74.8%、-4.4%、26.9%、15.0%、1.1%、66.7%、13.6%、37.5%。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对30个重点城市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新房成交量预计约为1631万平方米,环比上升20%,同比上升28%,与今年3月的高点相比微增3%。如果去除4月首尾两个小长假的影响,新房成交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在稳定的相对高位。
点评:回暖,中国人不是期盼房价下降,而是上涨。开发商穿裤衩过冬天季节结束了啦。买房卖房圈钱圈地了,春天来了冬天还来?
谢逸枫,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发展研究中心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据中国搜铺网( 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