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4月29日表示,未来房地产调控仍将坚持控制投资性需求,控制房价上涨不动摇,同时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市场刚性需求。而把握开发节奏,提升开发品质,积极转型调整则是房地产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
秦虹在论坛上说,未来楼市调控政策的核心仍是控制房价上涨,让被投资性需求推高的房价回归合理水平,让超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的房价不合理上涨回归理性。另一方面,持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满足市场刚性需求。
她认为,从短期效果看,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去年第四季度才初显成效,而这主要是政策影响、干预的结果并非市场自主调节行为。为保障调控效果的持续性,目前调控政策不能放松。另外,房地产既有资产属性又有使用属性,其自然的资产属性决定了“即使购买一套住房也属于投资”。
长期来讲,以后的调控手段可能从限购、限价等行政手段转变为市场经济手段,但抑制投资性需求的目标不会变。这也是新一轮楼市调控与以往调控政策的区别。新华社
链接:
人民财评:谨防借“刚需”之名松绑楼市调控
据报道,武汉新近对用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的购房人放宽了贷款额度,最高可以申请到八成的贷款,只需支付两成首付。同时,原规定月按揭还款额不能超过职工月收入的35%也调整至45%。
此外,在各地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松动之际,呼和浩特、南昌等二三线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也在悄然提高。呼和浩特市将单身职工公积金贷款额度由30万元提高到40万元,双职工家庭贷款额度由4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南昌市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也由以前的40万元上调至50万元,对购买普通住房的双职工缴存户,最高额度上调至60万元。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诸多“两难”,尽力减少房地产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冲击,既要促使房价下降,又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这正是当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纠结所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对居民合理的自住型购房需求予以一定的保护和鼓励;同时,要严格抑制投资投机,促进房价继续回落。
目前各地出台的政策都主要指向刚需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合央行等部门提出的“合理满足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但是各地频繁的政策调整和松动,还是不免让人担心房价的反弹。毫无疑问,目前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成果并不巩固,“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如果各地对首次购房的限制过度放松,让市场误读为房地产调控大幅放松的信号,那么房价反弹的预期会大大增强,调控政策将面临“夭折”风险。
从目前成交量情况来看,大幅降低首套房购买门槛、大力增加其信贷支持并无必要。今年以来,由于开发商采取“以价换量”策略,成交量逐步出现了回暖。继3月份各地房地产交易“小阳春”之后,4月份,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住房成交量继续复苏,成交量同比都出现了较大涨幅。而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刚需产品持续热销,首次购房者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力。北京市统计数据显示,首次购房者占比达九成。在目前刚需群体足以支撑市场成交量回暖的时候,继续放松相关政策的必要性并不大。
从目前成交价格来看,也不宜对首次购买普通商品房的政策过度放松。从统计来看,不少一二线城市的房屋成交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但也要看到,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是统计原因造成的。随着调控的深入和刚需群体的大量入场,大量成交的住房开始郊区化、低端化,这就从统计数据上拉低了房屋的平均成交价。实际上,真正符合刚需群体需求、总价不高的房屋,在去年末出现一定下降,近期价格降幅并不明显。如果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支持力度过大,容易让首次购房者产生恐慌心理,从而提前入场,这会使得成交量进一步攀升,低端普通商品供给更为紧张,最终可能损害刚需群体利益、影响楼市调控效果。
如果对居民自住型住房的支持力度过大,还容易引起市场的误读。在当前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容易让人产生不应有的联想:楼市调控会不会全面放松?在我国流动性总体过剩的局面下,一旦市场产生不合理的预期,资金可能再度大量流向房地产行业。特别是在当前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部分实业资金对各种投资投机机会已经蠢蠢欲动。如果房地产调控政策释放不当信号,资金会犹如洪水猛兽一般流向房地产行业,加剧泡沫化程度。
不可否认,在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限购政策的影响下,部分居民自住型购房需求确实遭到调控政策的“误伤”,部分限购政策的确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如果大幅放松调控政策,“误伤”群体也会因为房价反弹成为受害者。因为在目前的限购、限贷政策下,“误伤”者虽然暂时不具备购房资格或者缺乏必要的信贷支持,但只要达到一定的居住年限,并随着积蓄的增加,其购房资格和能力都是可预期的。而政策的转向,则可能导致投资投机性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让“误伤”者永远失去购房的机会。只有坚持目前总体调控政策不动摇,刚需群体才能成为真正的政策受益者。
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笔者以为,为了防止市场信号的混乱和市场失序,中央有关部门不妨尽快将针对居民购买首套住房的优惠政策常态化、制度化,给市场一个明确、合理的预期;同时也避免各地执行的尺度、标准不一,甚至借满足“刚需”之名过度放松调控政策。
据中国搜铺网( 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