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据报道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开始研究将目前针对首套住房的阶段性优惠政策常态化的可能性。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部署2012年工作时也明确提出要求,在“遏制不合理购房需求的同时,要支持居民购房的合理需求”。
现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方向、力度、口径没有任何变化的基础上,对刚需优惠政策常态化、制度化的探索,如果套用近来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汇,应该可以看做为“定向宽松”。
这个方向无疑是万分正确的。在楼市调控的第一阶段,为了追求“量价双滑坡”的效果,一度出现的首套房贷首付比例上升以及贷款利率上调等情况,无疑打击了部分刚性需求,颇有将脏水和孩子一齐倒掉的意味。
在谈到刚需的问题时,坊间有关于“楼市调控,莫以伤害刚需为代价”呼声一直很高。因为刚需不同于投机需求,不可能因大棒打击而被挤出市场,反而会逐步沉淀、聚集,并成为推动房价下一轮上涨的主动力。主管部门只有通过加快保障房建设、明确首套购房贷款政策等举措,对楼市刚需进行合理疏导,才可能切实优化楼市供求结构,进而实现房价向下回归理性的最终调控目标。
同时,以往楼市演绎也表明,前期被暂时遏制的刚需规模越大,未来掀起的房价报复性反弹空间也就越大。恰因此,房贷杠杆的收紧虽让楼市经历“去杠杆化”的洗礼、加速投机泡沫的厘清,但也同时波及到了自住购房市场,搅扰了合理民生诉求。楼市调控除了要坚决打压投机需求之外,对于刚性需求不仅不能打压,反而需要政策保护,否则调控政策效果将面临被刚需爆发冲击的风险。
因此,住建部对保护刚需优惠政策可持续性的探索,既利于楼市调控的宏观大计,又兼顾了民生的合理诉求,值得赞赏。不过,在保护刚需的同时,首先应该对所谓刚需进行有效的甄别,以确保优惠政策的公平公正。
比如,什么样的人算是刚需?什么样的需求算是居民购房的合理需求?小两口结婚买首套房固然算合理刚性需求,但老两口改善型需求购房算不算?还是说得先将原来的旧房子卖掉,拿着证明才能算?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大的宏观方向,更需要细则的研究落实。
曾经,有过不少保障性的住房措施和产品。比如曾经的经济适用房和如今正大力推进的保障房。但各地也不乏有人穿着高档裘皮、开着豪车购到经适房的现象。因此,要避免这些服务民生的政策措施不会沦为唐僧肉,公正而严格的管理与政策呵护与温暖的初衷同样重要。
据中国搜铺网( 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