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论坛全新上线,访问地址:http://www.3puok.com/bbs/......
您的位置:首页 >> 新资讯中心 >> 谈房论市 >> 正文内容
  • 地方缺钱 王勇率“国家队”四处驰援
  • www.3puok.com 2011-10-29 11:04:51 
  • 中国搜铺网

    去年盈利8500多亿的央企,正在向地方大把大把地洒钱。

       今年以来,国资委主任王勇率领众多央企负责人,组团赴新疆、天津、山东、湖北、四川等地签约合作,而云南、广东等一些地方也主动向国资委示好。

       据悉,截至目前,仅新疆和湖北签约的项目投资总额就已超过1.2万亿元。一位地方财政官员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地方财政收入还不及投资的一个零头,太缺钱了!”

      忙碌的队长

       10月21日,王勇与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在成都签署合作备忘录,央企将以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为平台,支持四川发展。

       这是央企“地方行”的最新一站。事实上,在两个月以前,王勇便率领“国家队”从新疆开始了驰援地方的行动。

       8月20日,王勇携120家央企负责人齐聚乌鲁木齐。在当天召开的央企产业援疆会上,央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约近90个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7000多亿元人民币,这些项目都将在2012年之前开工。

       而后,国资委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开启了一系列的合作。进入9月,王勇先后与天津恳谈,赴山东签署合作备忘录。9月19日,王勇同样出现在央企与湖北项目签约会上,而湖北也是继新疆之后,王勇推出的另一“大手笔”。

       有些地方已经迫不及待地直接上京,登门拜访王勇。

       10月12日,云南省政府与国资委在北京就加强云南国资监管、央企入滇、企业合作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座谈。座谈会提出,双方将加大合作力度,为央企入滇投资兴业构建更加畅顺的渠道。10月17日,广东省政府与国资委在京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在“十二五”期间,共同推动中央企业与广东进行深入和广泛的战略合作,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地方闹“钱荒”

       地方与国资委合作的逻辑是,地方有项目缺钱,央企有钱找项目,而王勇和国资委为双方牵线搭桥。

       “不难看出,与国资委签约合作的省份都是最缺钱的省份。”国资系统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拿到的新疆“十二五”规划显示,未来五年,新疆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五年累计完成3.6万亿元,这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而“十一五”末新疆的全口径财政收入才1191亿元。

       无独有偶,湖北未来五年的投资总规模达12.06万亿元,全省重大项目库已入库项目有3.76万个之多,这一投资计划几乎接近湖北省GDP的10倍。

       但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推进和土地市场的降温,作为地方财政收入最重要来源的土地出让金大幅缩水,而地方上还需要通过投资来保增长,土地收入难以为继。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北京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合计为671.95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全年土地收入的40.9%。同样是前8个月,上海土地出让金743.1亿元,虽位列全国第一,仅为去年全年土地收入的48.4%。

       广州的情况更是惨不忍睹,今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7.14%,同时今年前8个月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仅完成年初全年计划目标的四分之一。

      央企借势扩张

       就这样,“缺钱”的地方攀上了“有钱”的央企。

       国资委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120户中央企业资产总额2442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营业总收入167769.4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实现净利润8522.7亿元,比上年增长42.8%。

       “丰厚的利润和盈余可以支撑央企的加速扩张,而现在地方缺钱,无疑是个非常不错的契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毅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国资委在与地方签约的项目,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并处于垄断地位。据官方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在疆44户央企参与新疆的投资开发,资产总额达5739亿元,而其投向主要集中于石油石化、煤炭、电力等行业。

       在央企产业援疆会上,王勇表示,进疆央企将围绕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的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据悉,“十二五”期间,央企在新疆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湖北省相关部门的官员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湖北与央企合作签约总额达6953.4亿元,其主要投向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汽车、钢铁、石化、冶金、船舶等传统支柱产业。

       据悉,目前,中央企业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八大行业。

       “这是一种创新的做法,体现了王勇‘做优做强’的央企思路。”上述国资系统人士对记者说,“从现在的迹象就能看到未来发展的轨迹,一系列央企和地方对接项目完成之后,国有资本将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保障房锚定“货补”国务院拟推广轮候分配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正在进行中的大规模保障房建设,5年后或将不再持续如此力度,保障房最终将转化为货币补贴为主。”这是10月25日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传出的消息。

       在回答委员询问时,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十二五”末以后,保障房将不再大规模建设。到“十二五”末,根据现在初步的测算,保障率将达到总户数的20%左右,“能满足基本住房需求”。这几年,住房保障实行以实物保障为主;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住房供求关系的缓和以及住房租赁市场有了一定发展后,将逐步转为以货币补贴为主。

       2009年联名发起“二次房改”的房地产专家李明就此表示肯定,城镇住房保障应该遵循“实物安居、货币宜居”的原则,“政府应鼓励包括货币支持,用人单位就近为低收入职工购建廉租房,只租不售,或用人单位应给无廉租房职工发放足额货币房贴等。”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更是公开表示,货币补贴是国外住房保障的主流,“通过货币补贴,可以调节需求,更可以调节供给。”

       不过,也有人表示担心,中原地产一位分析师说:“货币补贴究竟是谁领取了补助,那可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唯独老百姓不知了,建廉租房什么人去住,至少还能看得出来。”

      货补VS实物补贴

       10月27日下午,长沙住建厅一官员在电话中向记者证实,3年前,一项以货币补贴(简称货补)为核心内容的住房保障新政就在湖南省长沙面市:提供给低收入无房家庭每户8万元,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棚户区、片区改造等重点工程拆迁户每户补贴5万元。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先购后补、不购不补”的原则,同时不将补贴现金直接发放给购房者,而是由开发商等凭购房合同到房产局领取补贴款。

       在此之前,湖南经适保障房与很多城市一样实行指标制,即由符合经适房申购条件的个人或家庭进行摇号抽签,然后决定经适房发放对象。“指标制保障面小、指标被挤占炒卖,易滋生腐败,而货币补贴可以回避其不足。”上述官员说。

       2009年1月长沙市发布《经适房货补情况快报》披露,截至2008年12月31日,长沙市已发放经适房货补凭证11000户,累计核发金额3179.6万元。

       小有收获之后,湖南的株洲、常德等地纷纷效仿这一货币补贴方式。

       而实际上,货币补贴在以租赁性质的保障房,廉租房和公租房方面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官方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全国累计有近400万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

       “货补可以扩大保障面。”住建部一处长坦言,货补是“补人头”,较此前的“补砖头”模式针对性更强,低收入者受惠更多。

       多位地产专家称,以货补为核心的住房保障新政不但令低收入者受惠,长远来看还可以盘活房地产市场的存量需求,“把囤积的房源逼向市场。”

       “尽管货补新政是针对低收入群体,但在稳定房价和拉动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小。”中原地产总监张大伟表示,货补可以将保障房与商品房两个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也认为,目前的公租房建设政府包揽太多。

      或推保障房轮候制

       “通过发放住房补贴,低收入群体的承租能力增强,市场也会相应增加中低价位出租房的供应,货补对整个住房结构有所调整。”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中国,目前的住房存在结构性问题,就是高价房偏多,中低价房偏少。

       尽管现在大规模建设保障房,多个地方的公租房要求占比达到60%,但是“至今,中国还没有一个地方建立了良好的保障房分配、轮候和退出制度。”李明说,这是保障房面临最大的问题所在。

       本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如何确保“十二五”期间陆续建成的3600万套保障房公平分配与严格管理,国务院已经开始有所考虑——国务院拟全国推广保障房轮候制,破解其退出难题。

       日前,国务院已对广东省政府上报的一份名为《建立健全公正的保障性住房分配与管理机制的建议》的报告做出批示,并由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各地。

       “在9月召开的保障房工作协调会上,国务院还专门向地方政府传达精神,要求尽快建立健全的‘轮候制’。”住建部一官员称,通过轮候制度,可以预估出一段时间内保障房的需求量。

       此前,中国只有北京初步建立了保障房“轮候制”。“在北京已经运行2年的‘保障房轮候制’,有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在10月19日的北京公布公租房建设管理新规发布会上,北京住建委一官员说。

    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城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由此,北京成为保障房轮候制最早实施的城市之一。此后,深圳与乌鲁木齐也实施了“轮候制”。

       众所周知,“十二五”期间,中国内地的保障房开工建设总量将达到3600万套。“这一任务指标,史无前例,此时轮候制更为重要。”刀客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谢逸枫认为,如何具体细分需要保障的人群,且与待分配的房源或货币补贴一一对应,这一难题有望得到解决。

      地方政府“拉郎配”

      冲刺保障房开工率大限

       按住建部要求,11月底前,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要全面开工。现在到了最后的冲刺时间。

       “截至9月底,今年保障房已开工986万套,占1000万套年度保障房计划的98%,预计在11月底前能全部开工。”10月25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为完成保障房开工率的硬任务,今年各地“冲关”赶任务各有奇招。为搭上政策“顺风车”,在很多省市的企业单位集资房、事业单位中转房、城市危旧房改造,无不贴上“保障房”标签。

       对此,住建部在前不久的保障房进度和质量会上不得不强调,“在年底前,要有1/3的项目做到主体基本完工,1/3的项目进入地上施工阶段,1/3项目进入基础施工阶段。”

       尽管住建部已多次发布了全国保障房开工率,但记者采访多个地方发现,保障房竣工的情况并不乐观。

      冲刺大限

       “保障房大限将至,各地想尽一切办法滥竽充数。”著名地产专家谢逸枫表示。

       按照此前部署,各地保障房建设必须在11月底之前全面开工。而1-8月份,全国城镇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开工率86%,已开工868万套。而截至9月底,今年保障房已开工率高达98%。对于可喜的成绩单,业内人士却表示了担忧。记者也从有关渠道有新的发现。

       据了解,石家庄“十二五”规划期内,全市保障性住房总量为46.2万套,在如此宏大数字面前,该地把保障房房源数字盯在没收违规建房、小产权房上面。

       广州下辖的从化市曾公开宣称,今年新建15个保障房项目,清一色为企业自建职工宿舍。“在上述保障房项目中,有10个在去年初便早产竣工。”10月26日,一位消息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对保障房项目的容积率进行调整也是一个招式。8月19日,广州市萝岗区中心城保障房项目容积率由3.3提高为3.8,增加了22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以一套房子50平方米计算,就增加了4400套的保障房。

       而广西南宁市2011年的公租房项目,均以工业园区的企业项目为主。北京也不例外,早在今年1月,北京市住建委新闻发言人秦海翔就表示,北京将鼓励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单位建公租房,鼓励产业园区建公租房,鼓励农村集体组织建公租房。

       “自建房能解决部分难题。”谢逸枫考察也发现,在财政紧缺和土地供应难及融资困境下,地方拿“小产权房”、“厂房”、“农民房”、“宿舍房”、“安置房”等填补开工不足的数据。这些自建房被业界称之为“开而不建”的保障房。

      质量隐患犹存 

       一方面为充数想尽办法,另一方面,保障房任务高速冲刺之下,潜藏质量隐患。

       8月21日,被称为广州市最大的保障房项目——南方钢厂保障房项目提前开工,但后来因涉嫌违法已被勒令停工。

       在北京,近日龙湖大方居保障房深陷质量门,也是一例。据报道,在延缓交房一年之后,龙湖大方居依然出现围墙坍塌、楼体底部周边塌陷等一连串的质量问题。 

       北京中原地产总监张大伟说,为了赶进度,手续不全就开工,企业偷工减料、工程质量缩水,时有发生。

       前不久,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采访时,当地多位居民向本报记者爆料称,门头沟棚户区有9栋保障房明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隔热材料不符合国家规定,二是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

       此外,河南、山西、安徽、广西、广东等地,部分保障房项目也存在质量问题。

       这已引起高层重视。住建部部长姜伟新于10月25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保障房进度情况时坦承,检查保障房建设时发现部分质量不过关、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据中国搜铺网( 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