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本轮的房地产调控始于2010年的4月份,这次调控被称为是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从国家出台的政策之多,力度之大,都是中国启动房改20年以来所没有过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务院的常务会议多次讨论研究房地产调控问题,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如果统计一下,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国家各个有关部门发布最多的文件是关于物价问题,居于第二位的恐怕就是房地产问题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调控考验,房地产开发商们却没有表现得惊慌失措,相反,开发商们更多的是从容不迫,积极应对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在调控之初,人们对于调控的效果是极为乐观的,政府、媒体和购房者的思维逻辑是:第一步,政府出台政策打压房价,限购、限贷,收紧银根;第二步,购房人数大减,销售面积下降,开发商资金出现问题;第三步,开发商由于资金困难,不得不降价销售,房价出现明显回调,房地产调控宣布成功。
不过,人们憧憬的这种理想的状况并没有如期出现,即使在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遭遇滑铁卢的情况,也未见房产商大量降价抛盘,那么,面对房产调控的强大压力,开发商为何能屹立不倒呢?政府是不是又开对了药方,下错了药呢?分析起来,也许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中国的房地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跨地域的大的开发商,这些大开发商的开发地区不仅跨越省份,同时也跨越一二三四线城市,形成了全国性的布局。这次房地产调控,虽然是全国性的动作,受其影响的却只有70个城市,而这些位列调控的城市,出台的实施政策也并不却完全一致。尽管一二线城市销售情况有所下降,但是,三四线城市却没有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销售异常火爆。例如,环一线城市的周边卫星城房价涨势惊人,给开发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第二,经过20年的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中小开发商基本上已经离开了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并不在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列。而且,由于国家的保障房建设并不只局限一二线城市,也包括了三四线城市,反而,给这些小开发商带来了未曾想到的机遇。保障房的利润虽然低于商品房,但是,却远远高于传统制造业。因此,我们见到的是以温州为代表的许多民营企业的纷纷破产倒闭,却没有见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开发商卷款潜逃的现象发生。
第三,中国房地产过热患的是全身性疾病,而这次调控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却是局部手术。例如,房产税只在上海和重庆试点,并没有在全国推开,在这两个城市的征收试点力度也相当温和,即使如此,也难以短期在全国推开。这次调控只涉及住宅而没有包括商业地产,对于大开发商而言,其开发项目既包括住宅也有商业地产,由于国家对住宅进行政策调控,打击投机,大量的房地产投资都纷纷涌入到了商业地产,形成了住宅地产冷、商业地产火爆的不对称局面。
第四,作为中国房地产风向标的大型国企开发商并没有带头降价,也没有按照国资委去年4月的要求如期进行退出。因此,并没有出现降价的羊群效应。中国上市房企有106家,从这些公司2011年上半年的年报统计数据看,这些房企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都出现了较大的增幅,整体来看,上市房企销售没有出现下降的情况。房地产股没有受到市场和投资人的抛弃。在股市中,仍然是木秀于林,亭亭玉立。
第五,调控政策成功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公平地说,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利于树立中央政府的正面形象,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却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减收,可想而知,地方政府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以避免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出现减速。总体上,地方政府对于开发商依然是采取扶持政策,这一点,没有因为中央的调控政策而发生一丝一毫的变化。
据中国搜铺网( 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