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小夫妻省吃俭用了很多年,终于存够了30万,想去买房子,一算,距离首期还差10万。小两口一算,与其开口问人借,不如再省吃俭用一两年。2年过去,小两口的存款增加了20万,他们再兴致勃勃地去买房,却发现,他们的首期已经差50万了。这是房价高涨年代的一个黑色幽默,也是很多买房人的真实写照。 国10条出台后,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房奴们的春天到了吗?房价还会不会涨?什么时候是买房的最佳时机?这是购房者最关注的问题。
国10条下,房地产市场会崩盘吗?
每当国家调控政策出台,就有人抛出“中国地产泡沫”论,认为目前房价过高,房价下跌是大势所趋。最近,史上最严厉的国10条的推出,恒大全国降价15%,北京某楼盘降价8000……种种迹象,仿佛不久地将来中国的房地产就会面临崩盘。房奴们的春天到了吗?房价会出现大幅下降吗?房地产市场会崩盘吗?
很多人拿中国现在和日本当年的房地产市场对比,也有人搬出租售比来论证目前房价的不合理。但注意,这里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任何简单的对比或者计算都无法适应中国特殊的市场。
姑且不管国务院这个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决议是否能够即刻上行下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实际上,国发10号文件的几个关键词是“遏制”、“部分城市”、“过快上涨”,很多人都只看到了“遏制”两个大字,而忽视了其后的内容。国十条并不是要压制房价,而只是希望用“税收政策”来“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归根结底,国家并没有打算一棒子打死地产行业,而中国的房价也绝不会如大多数消费者期望的那样泡沫一回,大幅下降。
如果我们注意之前几次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前后的房价趋势,我们就没有理由对这轮调控给予不切实际的希望。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在这轮调控下会趋于理性,上涨的速度和幅度会得到控制,但并不等于会大幅度降价,更谈不上崩盘。
国10条对成都的“房事”影响如何?
国发10号文件不是不死仙丹,它针对作用的仅仅是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房价超高的一线城市,对二三城市房价的影响甚微,象成都这种介于一二线城市之间且房价本身不高却有着极大的辐射影响力的城市而言更是改变不了整体向上的大格局。
应该看到,房价下降的确是民心所趋,因为中国的房价跟老百姓的购买力是不成正比的。但正如任志强所言,“房地产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 中国房产最大的弊端是大多数的可用地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房子到目前为止仍被认定为是私有财产,是储值升值的必备工具,没有人想到过居住权是被宪法归类在公民权利范围内的。房产不是公器,有钱才有住房子的权利,这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都是公理。那么在强调大力发展GDP的中国,却希冀要购买更便宜的房,这是不现实的。
当然,在严厉的政策调控下,象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一样的道理,房价短期内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成都本地房价将可能迎来一段平稳发展的时间。
总体来看,成都的房价并不具备大幅下调的空间,反而,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西部中心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洼地,反而可能成为其它地区撤出资金的投资首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推高房价。
蜗居者要牢记的准则——不要变成“赚更多的钱,买更小的房子”结局
中国人口的结构已经决定了房价在近期内不可能下调。中青年的人口比例依然占据着总人口比例的大多数,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十年,中国产生新家庭的速度依然会不断增加。同时,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也在不断攀升,中国对房产的需求依然很大。
而与日渐扩大的需求相对应的是,可利用开发作为房产的用地却是有限的。中国现有城市建成区的面积约3.84万平方公里,仅占国土总面积的0.4%。尽管许多城市都在不断扩大城市用地面积,但这些向农村蔓延的用地建设中住房建设只占有很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被占用地的农村居民也即时加入住房需求的队伍人群中来,拆迁并没有解决广大城镇居民住房难的问题,相反更加剧了供求不匹配的矛盾。
等着国家大手的宏观调控盼着房价下调是不能买到房的,拥有房产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赚钱。富人们从不会为了能不能买房而苦恼,他们要操心的只是在哪买房才能更称心如意买几套房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而对于不富有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买房不是个人的小打小闹,而是要举全家之力而为之的集体行为。
也就在国十条发布近一个月后的5月8日,因策划发起“三年不买房行动”成名的邹涛,在个人博客发表致歉信,向响应此活动的人道歉。邹涛称自己“无言以对,唯有祝福”,“在面对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看不懂的中国房价时,我们唯有顺势而为”。在房市跌声一片中,邹涛的道歉不能不说给我们一些新的醒悟。
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扬,有限的住房资源的不断被掏空,想要买房的人们必需加快赚钱的步伐,才能在更合算的市价下买到一套相对宽敞的房。否则,面对“地产泡沫”,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只能是努力的赚更多的钱,而买到的是更小的房子。如果蜗居者们一味看衰后市,期待不切实际的房价暴跌,开篇的黑色幽默未尝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