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10月11日凌晨,浙江淳安县白象湾项目工地发生村民与施工方的冲突,项目指挥部的临时建筑用房以及部分工程机械被毁,两辆政府公务车被掀翻。按照当地官方说法,事件起因为“施工方在和当地部分村民矛盾没有完全化解的情况下擅自进场施工”,而据称“目前事态已控制并稳妥处理中”。
提到淳安县,公众或许并不熟悉,但与之相关的另一个名词却可能知名度不低———千岛湖。千岛湖以风光秀美、自然环境优美著称,相应地,对千岛湖周边景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地政府的主打思路。回到最新发生的这一起冲突,在村民与施工方之间,熟悉的主体,同样熟悉的还有纠纷原因———土地。
稍加检索可以看到,引发此番冲突的一个名为“白象湾”的项目,系当地政府2011年11月签订的招商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在30亿元以上,据称是以“泰国异域文化风情”为主题的旅游休闲项目。围绕这一项目的建设,当地政府可谓投入了巨大的精力,2013年4月,当地对项目所涉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发动”,誓言要“全面打响项目推进攻坚战”,地方政府为此“包干到户、负责到底”,“一对一地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彼时没有同意签订流转协议的13个农户,被作为攻坚的重中之重。
结合这一背景再看冲突发生后的当地官方新闻稿会发现,倾注了地方政府许多精力(甚至可以说地方政府全程参与)的该项目土地流转谈判,现在之所以会有连续的冲突发生,与此前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或高压介入)不无关联。此前地方媒体新闻稿的字里行间,屡屡提及要顶得住压力、受得住埋怨,要一对一盯防,在主攻钉子户的同时谨防已签约农户的思想反复。一副剑拔弩张的攻防态势跃然纸上。而地方政府全身心投入商业项目征地所造成的可能结果,则是谈判主体的错乱和地位不对等。事实上,旅游休闲项目征地,并非社会公益项目,农户与资方作为平等主体,价格高低的衡量应更多基于双方自愿,而非行政逼迫。
进而再想,权力过多地介入商业项目,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或在于,类似10月9日、11日连续发生冲突时,公众很难再去相信政府的公正立场。冲突起,政府虽介入并“责令”施工方停工,但同类冲突在几天内连续上演,特别是据称警方仍在对前一次冲突进行调查,是谁赋予了施工方屡屡挑起事端的勇气?看起来,政府工作组宣讲政策法规的对象,并非擅自闯入的施工方,倒成了村民。而在冲突现场,出现的情况则是政府的公务用车被掀翻。政府在商业项目建设开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实在耐人寻味。
很难让人选择相信这是一起偶发的土地纠纷。2013年6月,央视曝光千岛湖地区违规建造高尔夫球场,威胁千岛湖水质。央视报道中提到,千岛湖边“存在着大量建设项目”。最新一期《财经》杂志聚焦“千岛湖纠葛”,淳安县23个乡镇,围绕千岛湖推进的大型酒店、别墅区以及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建设众多,“超过30亿元的重点单体项目就有5个”。
“重点项目大推进”,“千亿元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这注定是一场让人倍感纠结的“跨越式发展”,而且这种脱胎于土地财政的中国式纠结,显然不仅千岛湖一地。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