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近日,深圳市一则关于土地的新政策公布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按规定,深圳将实施差别化地价政策,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合法工业用地可进入市场流通,这意味着多年前被统一转为国有的深圳农村建设用地可进入市场进行合法交易。这一新政策传出后一度被人误认为是对“小产权房”的放开,而随后深圳市相关部门辟谣称新政策并不涉及“小产权房”。尽管如此,深圳的土地新政公布仍然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有专家认为这是促进城镇化建设探索土地改革新路的举措,甚至有分析称这为同样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的广州提供了可行的范例。
原村集体工业用地可入市流通
在1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锐锋表示,“为了从制度上解决企业扩大规模、增加土地供应的诉求,政府出台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1+6’文件。”
据介绍,该文件在用地供应机制、工业楼宇转让、地价测算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深圳市完善产业用地供给机制拓展产业用地空间办法》中,对原农村集体经济继受单位合法工业用地可进入市场流通的规定。
“1+6”文件提出,要实施差别化地价标准。吕锐锋表示,差别化就是“有扶有控、有保有压,以结构性、差别化的土地供给,引导空间资源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配置”。即对符合深圳产业发展导向的产业,除了优先供地外,还将给予优惠地价,而对于落后产能则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成本。据其透露,当前深圳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土地资源、空间资源不足。而“1+6”文件中对原农村集体经济继受单位合法工业用地进入市场流通可以缓解土地压力。
被称能“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深圳土地新政策的推出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盘活土地资源。”经纬行研究中心张文艳认为,从土地权属来看,深圳经1992年原特区内统征和2004年原特区外城市化转地之后,作为中国东部高度发展城市的代表,深圳理论上已是全国惟一土地全部国有的城市。但现实中,这里原来的农村集体仍实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在土地管理权上仍然存在明显的二元化。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占用约390平方公里建设土地,占全市建设用地42%,而其中仅有1/4(95平方公里)为合法用地。
为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此次深圳推出的“1+6”文件规定,将社会的集体社区土地也投入市场,“在理清土地经济利益关系,完成青苗、建筑物及附着物的清理、补偿和拆除后,可申请以挂牌方式公开出(转)让土地使用权”,并提供了两种收益分配方式等激励措施,以破解原农村集体土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政府拿不回、集体用不了”的尴尬局面。张文艳认为,这些创新举措将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为深圳转型升级腾出更大空间。
“全国城镇化改革的推动,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率先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为城镇化后的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最基础的空间资源,土地价值进一步提升,将有效促进了城镇化建设。”
土地改革或成范例
按照深圳推出的“1+6”文件规定,“深圳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合法工业用地可申请进入市场流通”,文件内容亦主要针对农村工业产业用地作出相关规定,未涉及住宅及商业土地部分。
张文艳认为,深圳试行土地改革新举措,在探索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土地利用高效化和土地管理法制化等方面将积累成功经验,为同样面临高度城市化、增量空间有限、用地供需矛盾尖锐等情况的东部地区,提供完整的存量土地盘活范例,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出新路。
而事实上,广州也同样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不久前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就曾公开表示,“广州还剩600平方公里实际可用地,仅够16年开发。”有分析认为,深圳的土地新政策可以为广州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提供一条依据和范例。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