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连日来,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纷纷就探索有河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建言献策。大家认为,河北的新型城镇化要走出自己的“新”路径。
“新”路径一:要体现集约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
新闻背景:唐山市日前确定,以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以完善城市功能、聚集优势产业、强化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
代表、委员热议:谈到城镇化,代表、委员们说到这样一个现象:在部分地方,在行政权力主导下,城镇化往往演变为一种“造城”运动,以简单加法快速推进,小村合并成大村,大村合并成城镇——这种最容易操作、也最容易出政绩的路径,却是缺少支撑、无法持续的路径。
沈瑾委员明确地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遵循客观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对这个表述,我个人很赞同。中国城市化已经走到了非常关键的一步。而城市化模式一旦形成之后很难改变,影响也是长期的,最终会涉及到城乡、区域之间资源的配置和产业、人口、空间的布局。所以,要防止城镇化变成‘政府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城市化。”吴振山代表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和物质文化水平提高,需要加强精细化的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满足日益拓展和深化的城市功能和服务需求。“比如,房地产企业作为参与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多地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度假型、商务型、休闲型、养老型、娱乐型等综合配套都要有所考虑,也就是要从传统的住宅开发商转型为城市综合投资运营商,向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
代表、委员们提出,新型城镇化最需要顶层制度设计,城市功能的完善不是完全依靠规模扩张来完成,而是要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从自我空间自然过渡到公共空间的高效城市规划,要在集约的原则下精细化耕耘。因此,新型城镇化之“新”,就要“新”在将发展理念从“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新”在将重心放在人口城镇化谋划上,“新”在以城镇有效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代表、委员们特别提出,要紧紧抓住京津冀一体化的有利时机,做好布局和规划,按照集约化、精细化的原则制定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新”路径二:要确立相对成熟、优质的产业支撑
新闻背景:固安工业园区建成的十年里,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5亿元增加到51.7亿元,工业总产值从2亿元增加到1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10亿元增加到116.6亿元。经过十年开发建设,固安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生产力布局日趋优化,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
代表、委员热议:“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这是代表、委员们在讨论中反复提到的观点。
“城镇化率并非越快越好、越高越好,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必须与其工业化的进程相适应,与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匹配,否则可能会出现就业不足、贫困人口增多、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沈瑾委员说。“城镇化一定要以区域优势和成熟产业为前提。”魏少军代表认为,成熟产业进入城镇有三大好处,一是农民就业机会更多更稳定,和企业各得其所。二是有产业的反哺,城镇化就会更有活力,更能持续,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三是与当地服务业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城镇功能配套会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所以,我非常赞同用产业化的方式来推进城镇化,产业化的方式不仅包括要搞工业,而是要把工业化的思维、工业化的理念、工业化的手段等内容融入到城镇化发展中。”
讨论中代表、委员们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一是要实现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二是要发展新型产业。大家提出,新型城镇化中的产业升级可以从三方面着力,首先是产业结构升级,在我省一些县级城市,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太低,需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其次是工业结构的升级,由过去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业链上游转化。三是农业也要升级,需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经营规模,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代表、委员们建议,国家应鼓励企业进入城镇,出台企业落户城镇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以增强成熟企业进入城镇的动力。同时,国家及各级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结合区域经济布局、地域产业特色、城镇区位优势,对交通、能源、环保、城镇建设等进行统筹规划,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前瞻性。
“新”路径三:要解决好积蓄已久和新出现的各种矛盾
新闻背景:保定市南市区杨庄乡西高庄村党总支书记王焕荣介绍,该村提前实现了城镇化,目前已建成居住区、服务区、商业区三个功能区,涵盖酒店、医院、老年公寓、小商品批发城等设施。同时,村民在思想文化上也与城市接轨,该村已成立了葫芦丝演奏、绘画等22个民间组织。
代表、委员热议:当前,在城镇化进程中,我省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各种原因的迁徙和撤离,致使原来村民赖以生存居住的村落出现“空巢”、“空心村”现象,即房屋犹在,却无人居住,造成大量闲置的状态。这种现象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吴振山代表说,“当前农村有‘两空’现象,一个是‘空心村’,一个是‘空巢老人’。”他告诉记者,“空心村”是农村房屋土地的问题,“空巢老人”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原因,城乡二元结构、经济转型与民工潮涌动,其实是对中国乡村社会传统村落格局进行重新构建。
与吴振山代表不同,王淑玲委员关注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她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仍是农民工市民化的绊脚石,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应立足现实,正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长期性、持续性、宏观性,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纳入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全局中。”
对于以上问题,代表、委员们认为,要通过系列改革,处理好人、地、粮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变“两空”和“留守儿童”等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依靠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必须突破就城镇论城镇、就农村论农村的“二元”惯性思维,着力统筹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准确把握推进城镇化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实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协调发展。
代表、委员建议,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给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其次,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给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为农村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据中国搜铺网(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