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铺网讯
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香港经济导报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发布了2012中国35城市生活质量报告,这是继2011年以来,由中国城市生活质量研究中心在对我国重点城市生活质量进行追踪调查和研究后,第二次发布的城市生活质量报告。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主要由主观满意度指数体系和客观指数(社会经济数据)体系两部分构成。据该报告调查显示,深圳生活质量客观指数排名居全国第三位,而深圳人生活质量满意度(主观)指数却在调查的35个城市中排名位居30,显示深圳人的幸福度和城市发展水平的巨大反差。
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中的主客观指数包含五个方面的分指数,即生活水平、生活成本、人力资本、生活保障、生活感受。就主观满意度指数而言,5个分指数中的生活水平指数细分为收入现状和收入预期两个方面;生活保障指数细分为医疗保障和安全状况两个方面;生活感受指数细分为生活节奏和生活便利两个方面。深圳生活成本调查在35个城市中排名32,极大地拖累了深圳人的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
据悉,受访者对生活质量各方面的满意程度依次下降排序为:人力资本(59.42)、社会保障(59.19)、生活感受(55.63)、生活水平(51.28)、生活成本(28.91)。生活成本满意度越低说明城市生活成本越高。上述结果说明,拉动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偏低的重要因素是生活成本问题,而城市生活成本的核心问题是房价和通货膨胀。
调查显示,生活质量满意度(主观)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有:长春(1)、杭州(2)、石家庄(3)、济南(4)、合肥(5)、福州(6)、宁波(7)、青岛(8)、厦门(9)、银川(10)。生活质量满意度(主观)指数排名后10位的城市分别是:沈阳(26)、南宁(27)、北京(28)、太原(29)、深圳(30)、哈尔滨(31)、昆明(32)、南昌(33)、兰州(34)、贵阳(35)。排名靠前的城市均属于中等规模的城市,说明大城市的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而客观指数在设计上保持了与主观指数的一致性,5个客观分指数共涵盖了20个社会经济指标,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所有指标均来自官方公布的权威数据,保证了指数的客观性和权威性。生活质量客观指数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北京(1)、广州(2)、深圳(3)、上海(4)、南京(5)、西安(6)、呼和浩特(7)、杭州(8)、厦门(9)、武汉(10)。调查显示,东部地区生活质量社会经济数据(客观)指数整体上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张连城院长在解读2012中国35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时认为,2012中国城市生活成本的主观满意度与去年相比,进一步下降,而通货膨胀预期和房价预期居高不下,可能是导致生活满意度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存在反差,说明中国经济主要是由投资而不是消费拉动的,普通老百姓没有分享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地方政府在重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民生建设,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创新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制度性安排,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活质量的满意度。
据中国搜铺网( www.3pu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