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市区南门大街的陆先生近日向本报反映,16日晚11时许,他突然感觉胃不舒服,拿出药箱却发现没有胃药了,想到回家经常路过的一家药店门口有“24小时服务”的牌子,于是忍着胃痛赶去南门大街附近的药店买药。虽然药店门口摆放着“24小时售药”的灯箱广告,但敲门10多分钟却没有人应声。随后,陆先生沿路又找了两家标明“24小时服务”的药店,频频吃到了“闭门羹”,无奈之下,他只好打的去医院开药。陆先生认为,药店既然推出夜间售药的便民举措,就应该将这项服务落实到位,这样“忽悠”患者反而是给市民带来不便。
市民郝女士也有与陆先生同样的遭遇。上个月一天的晚上,郝女士的丈夫痛风病发作,家无备药,疼痛难熬。第二天早晨6时许,她来到五条街附近一家药店买药,敲门等候了10多分钟也无人应声。门口一晨练的老人告诉她,这家药店曾挂有夜间售药的标牌,但从未发现有这项服务。郝女士非常不满:“既挂了24小时服务的招牌,又为何不兑现承诺?”为此,她还到市消协投诉。
接到读者的反映,记者17日对市区一些挂有“日夜服务”、“夜间售药”、“24小时售药,夜间售药请按门铃”灯箱或提示牌的药店进行了暗访。晚上9时许,解放路上一家药店大门上方的广告牌上写着“24小时服务”,但防盗门紧锁,敲门无人应声;中山东路一家医保定点药店,门口灯箱上写着“夜间售药”,但大门紧闭,摁门铃没有人来开门,敲门也没有动静;而梦溪路上一家零售药店,值班人员正打算关门,他告诉记者自己不是专业的售药人员,夜里几乎无人敲门来买药,所以药店一般在晚上10点左右打烊。他还告诉记者,虽然市区很多药店都挂有提供24小时服务的招牌,但真正能够做到24小时售药服务的药店却没几家。
对于药店夜间售药出现的名实不符现象,市民张先生认为,药店既然作出了24小时服务的承诺,就应保证夜间药品正常供应。像这种挂出了24小时服务的牌子,实际却无人值守的做法,不但缺乏诚信,还让居民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还有可能耽误病情。市民李女士认为,夜间购药患者确实较少,24小时药店未必非要遍地开花,只要分布合理,保证居民在一定区域内夜间能买到药,让人放心就行了。
为什么药店不能坚持执行24小时营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店从业者道出其中的缘由:刚开始,大多数药店都24小时营业,但一段时间后发现,在深夜尤其是后半夜买药的人非常少,长此以往,对于药店来说,人力财力增加,经营成本上升,因此现在坚持24小时营业的药店并不多。一位药店老板认为,夜间售药服务主要是企业自发性的经营活动,目前我市夜间买药的顾客过少,企业如要坚持开展这项服务,操作难度较大。
“夜间售药实在是入不敷出,我卖了一年就受不了了。”一位药店经理给记者算了笔账,市民夜间买药只是用来应急,药店经常是好几个晚上卖不出一盒药,可店里要开设这个窗口,不仅需要水电费,还要给员工开夜班费,一晚上就要50元到100元钱。而且女员工不适合上夜班,男员工又不能天天上夜班,此外还要考虑到药店的安全问题……怎么算都划不来。这位药店经理还表示,雇一名临时工夜间值班,一年只需花1.2万元左右,而一名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年薪近3万元,派他们值夜班是人才的浪费,“即使夜间有人来买药,其利润还不够支付夜间电费。”因此,目前市区药店就算夜间有人值夜班,也多是些非专业技术人员,24小时服务承诺自然形同虚设。
据了解,目前市区挂24小时服务牌的医保定点药店,是按照我市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要求,实施的一项便民服务项目。市医保结算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我市仅对医保定点药店提出了提供夜间服务,在店门口打出“24小时售药”或“夜间售药”的灯箱标志,药店门口要安装门铃,夜间至少有一名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值班的要求。但毕竟夜间买药者不多,因此医保部门一直向医保定点药店强调,药店夜间可以关门,但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保证24小时供应,让急需夜间用药的群众能够及时买到所需药品。医保结算中心工作人员还表示,市民如果在医保定点药店遇到夜间无法刷卡买药的情况,可以直接向医保部门投诉。
除了医保定点药店,市区也有一些非医保定点药店打起“提供24小时服务”的招牌。对此现象,市药监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对非医保定点药店没有必须提供24小时服务的要求,但如果药店自主挂上了“日夜服务”、“夜间售药”、“24小时售药”的招牌,就应该履行提供服务的承诺。如果消费者遇到非医保定点药店挂出提供24小时服务的招牌,却又没有履行承诺的话,也可向药监部门投诉。
市消协有关人士表示,24小时售药的药企负责人将不兑现日夜服务承诺归咎于成本高、操作难等客观原因,这是消费者不能认同的。问题的关键是药店既作出公开承诺,不论出现什么问题都应该兑现,要么就公开撤销这个承诺,不能既要名又忽悠消费者。讲究诚信,有诺必践,这是商家的经营之道,否则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有关部门也应对市区药店开展夜间服务给予政策扶持或其他帮助,以使这项利民的服务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