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商业,作为城市商业的基础、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载体,被天津市政府确定为本市商业建设的重点,并纳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20件实事之一。
历经两年多时间,一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管理规范、便民利民、消费安全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正在形成。至2006年底,天津市社区商业网点10368个,培育发展多功能综合性社区商业中心121个。瑞江、水木天成等7个商业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市内九区七种业态仅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商业网点达722个。
可以说,国内社区商业发展速度之快与政府的全力推进有直接关系。天津市社区商业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与市区各级政府推进社区商业的态度和决心,以及政策的倾斜度密不可分。
据了解,早在2004年,天津市政府批转了《关于大力推进商业进社区实施意见的通知》,对筹集社区发展扶持资金、贴息贷款、安置下岗人员、减免经营税费等政策做出新规定。随后,各区政府也先后出台了扶持政策,减除了占道费、绿化费等各种行政收费项目,并给予一定的资助奖励。近两年,仅天津市级财政投入社区商业发展的资金已达2000多万元。
据了解,当初,处于刚起步阶段的天津社区商业,虽有自然形成的沿街商铺为基础,但业态档次较低,社区商业功能相对偏弱。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满足居民日常购物在居住地500米范围内完成?天津市政府依据本市现有的商业规模和产业基础,确定以便民商业进社区为基点,区域商业中心为主体,不同规模、不同业种的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共同支撑起服务于居民的社区商业群。
从2004年始,在天津市内各社区以早点快餐店、便利店、物资回收站三种业态的普及作为基础,首先解决了新老社区吃早点难、购物难的困扰。许多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买到品种丰富的早点,实实在在享受到购物的便利。至2005年底,市内六区960个居民社区中,这三种商业网点达到了3802个,总规模81.6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了99%以上。
另外,在连锁化经营主导商业流通的今天,发展社区商业的最佳途经也即连锁模式。推 进的过程既遵循市场化规律,又离不开政府的直接“干预”。天津市区两级商务主管部门,拿出鼓励政策,吸引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同时,不断拓展新的商业品牌和服务品牌。通过外引内联,抓大带小,辅之以贷款、贴息、奖励、提供网点等非常务实的最惠待遇,在政策支持下的各连锁品牌,成为支撑社区商业的主要担纲者。
与此同时,随着早点快餐店、便利店、物回站的快速布局也带动其他行业走进社区领域。一批放心主食、放心肉、洗染、维修、照相、美容美发等便民利民的小型专卖和服务网点,围绕着居民的日常需求,相继落脚新老社区,带动社区商业多样化的发展格局。在不同社区还出现了富有特色的专业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服务项目。
2007年,商业进社区作为发展城市商业的重要力量,天津市商务委提出了新的目标,将建设完善社区商业中心20个,创建3至5个国家级“示范社区”,培育10至20个市级“示范社区”,进一步提高连锁化程度。整合完善社区商业建设试行标准,推动引导已建成社区商业网点实行连锁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推进便民服务进家庭。鼓励和引导美容美发、洗染洗衣、照相、家政等企业发展预约登记、网上服务。鼓励餐饮、零售、维修等企业,送餐上门、送货上门、服务上门。推动服务企业与社区居委会建立稳定、畅通的联系渠道,代理服务项目,确保更多家庭享受定时、周到、快捷的服务。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对天津市4000多户家庭入户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对于政府发展社区商业这一涉民工程给予了较高评价。其中对早点快餐店、小便利店、小超市建设的满意度高达95.5%,93.9%的居民感觉社区网点的建设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92.2%的居民愿意到社区商业网点购物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