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对于投资型地产而言,可谓波澜起伏。而2007年投资型地产注定还要经历一番风云起伏,面对推迟来临的投资型地产项目供应高峰,面对新概念层出不穷却承受着重重招租压力的商铺市场,面对手握重金的海外投资者,有人愁眉不展看不清前路,有人跃跃欲试待机而动。
2007年3月22日由焦点写字楼网、焦点商铺网联合主办的“投资型地产2007年度关键词发布论坛”在搜狐公司大演播室举行,北京龙泽源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乐渝,富华国际集团市场营销总监 姚宁,国际财经中心营销总监赵秉杰,理想阳光房地产综合机构董事总经理 杨乐涛,戴德梁行商铺部高级助理董事 张家鹏,第一太平戴维斯商业楼宇部高级经理纪刚等业内专家与媒体代表一起对2007年的投资型地产进行了展望,持有、整售、资产管理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
持有型优质物业将大幅度升值
杨乐渝认为08年奥运带来的配套设施的完善,会让北京商业地产升值水平在短期内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并告诉记者,基于这样一个观点,“远洋地产也有一个计划,是三年内把我们持有型、经营型的物业比例提到40%左右”。
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优质资产的持有,把我们商用物业的观念从产品提升到做资产的角度来认识,应该讲是07年的一个发展趋势。”杨乐渝说。
纪刚也认为,随着商业地产的成熟,资产管理将越来越重要。纪刚以高盛购买京汇大厦为例,“对于高盛的投资来讲,他的专长是把资金募集,找到合适的物业出售,他并不精于经营这个物业、管理这个物业,他更多的是依靠专业的物业公司,通过他对项目的重新包装、定位,把价格做上去,这样无论是高盛再出售,或者作为今后不同资产的资产包之一,都会把资产提升,所以就对我们的物业顾问公司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光要提供传统的物业管理服务和简单的租赁服务,更延伸到了像财务管理、工程质量提升等方面。”
外资进入速度降低
尽管限外政策更多针对的是住宅,但对商业地产整购市场的影响亦十分明显。从限外令7月颁布后,内资逐渐成为整购的主角,尤其是保险行业首当其冲,创造了写字楼单价之最。
对此,张家鹏(张家鹏博客,张家鹏新闻,张家鹏说吧)分析,“之前外资的进入是非常快的加速度在走,实际上有了限外政策是把加速度这块速率降低了,但仍然是在加速的。”
张家鹏告诉记者,在跟花旗、美林接触的时候,他们也认为这个政策一定是有利有弊的,“把我们竞争对手过滤了一部分这是有利的,弊的就是我们费了更多的周折。”但是仍然在加速。
外资或将冲击本土品牌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外资的介入当然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张家鹏以其在实际招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例,“外资的开发商他们对国际性的品牌有更多的认同。实际上中国有很多本土的品牌,而且也做的相当不错,但是在招商过程中这些本土品牌是受到了一个相对不好的待遇,比如外资投资商会优先选择外资品牌,对于我们本土商业品牌的成长和发展实际上是有一个不好的影响,对本土品牌的挤压,特别是对我们本土的服装和餐饮有负面影响。
有鉴于此,姚宁和赵秉杰认为对于外资的态度,应该是“有选择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