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中国,数千万中国人在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重新找到了传统美食的可贵和食物中蕴含的人情味。图为浙江宁波象山县新桥镇井头村拍摄年糕制作
卫生部今日就食品安全国家十二五规划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表示,企业不会左右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
苏志称,关于企业会不会左右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的问题,我们认为不会。我们鼓励行业参与,制定标准过程中,作为食品某一个行业来说,大家都有义务提供信息,都有权利提出意见,也都有权利拿出自己的研究资料,拿出自己的研究意见。比如对某一个行业,像酒、乳、糕点,对某一个行业的制定,这个行业对这个标准的情况最了解,我们提倡行业跟科学家要结合起来,把行业内的问题研究清楚。
苏志表示,希望媒体、公众,还有大专院校第三方的专家,积极地参与到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标准规划四个原则之一,就是公开、透明,大家都可以提意见。但是,不是说大家说的所有意见都会被采纳,不少的意见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意见和意见之间、观点和观点之间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矛盾冲突的,当然就要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来作出取舍。
苏志指出,制定国家标准是一项严肃的事情,卫生部牵头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就一定是强制性的,非常严肃,要严格执行,不执行标准属于违法行为。所以,要维护标准的严肃性,大家都要促进这个标准贯彻实施,只有标准贯彻实施好了,食品安全才会有真正的保障。
广西百色地区拍摄八渡笋
卫生部谈江苏村民染皮肤炭疽: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今日就江苏有村民感染皮肤炭疽一事回应称,截至目前,7个人病情都比较稳定,没有重症,也没有死亡病例。其他医学观察对象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今天上午,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食品安全国家十二五规划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准有关情况。
邓海华说,关于江苏有村民感染皮肤炭疽一事,卫生部接到地方报告后非常重视,要求地方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和防护能力,并且我们要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监测,协助地方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同时我们迅速向农业部门通报了这起疫情。关于病源问题可以向农业部门作进一步了解。
根据江苏报告的情况,江苏省卫生部门连续派出四批由医疗和疾控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处置,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控工作:
一是对患者和医学观察对象进行合理的治疗和观察,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是加强疫情监测。
三是对患者及患者家庭使用的相关物品、屠宰用具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四是开展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宣传。同时也向畜牧兽医部门通报了疫情。
邓海华说,据了解,参与屠宰的有7个人陆续出现了局部皮肤肿胀的症状,其中有2例是临床诊断的皮肤炭疽病例,其他症状不典型的被列为了医学观察对象,截至目前,7个人病情都比较稳定,没有重症,也没有死亡病例。其他医学观察对象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邓海华表示,下一步,卫生部门将密切关注这起皮肤炭疽疫情的进展情况,及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山竹鼠烧黄豆,土鸡笋丝,猪肚笋片。是为客人精心准备的佳肴。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葡萄酒农药残留不可避免
关于葡萄酒的农药,“在制定标准过程中有基础性原则,保证消费者健康是最重要的宗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在回答记者关于我国对酒类农药残留管理的问题时做上述表示。
严卫星表示,我国一直高度关注农药残留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农药,这是现代化农业的需要。农药某些时候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为了保证产量,也为了保证食物的安全。”关于葡萄酒的农药,关注的不仅仅是葡萄酒农药,“所有使用农药的食品都要关注,在制定标准过程中有一些基础性原则,保证消费者健康是最重要的宗旨。”
严卫星介绍,农药残留标准的建设,是按照卫生部和农业部的分工,农药的许可、农药使用的监督管理,以及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和相应检验方法的制定,全部由农业部负责。卫生部会同农业部最后发布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
农药残留标准建立的前提是要在农药合理规范使用的前提下,农业部在农药许可方面有系列的要求,包括安全评价等系列的要求。“农药残留只要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这是国际公认的,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再加上合理使用农药、规范使用农药的基础上,食物中农药残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它毕竟是农药。”
严卫星最后表示,只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合理使用,在符合足以保护健康水平的标准下,对消费者的健康是有保障的。
卫生部8月13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日前卫生部等八部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云南建水的128口老井,成全张丽萍每日的生计。取水、送水、卖水,是她这份营生的主要内容。为了记录这个坚毅女人真实的状态,摄制组一通忙活。 卫生部官员:将提高食品安全国标通用性科学性
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今日表示,要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通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今天上午,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苏志通报了《食品安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有关情况。
苏志表示,《规划》立足于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实际状况,围绕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部署,以“基本构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要、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为总体目标,着力解决现行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能力建设,健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和机制,适应公众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
在谈到《规划》的主要目标时,苏志表示,《规划》提出了四项工作目标:一是清理整合现行食品标准,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清理整合工作。二是加快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通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三是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机制,建立程序规范、公开透明、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四是强化标准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学习贯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在建水大板井旁拍摄豆腐的制作
图为“屋顶上的菜园”拍摄现场。
为了记录熬制的过程,导演雇佣当地人在村口的盐井旁边,搭建了砖灶。熬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耐心的人才能最终获得自然的馈赠。
这部7集纪录片由最普通的中国人的故事交织而成。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丰富的食材、多样的烹饪方式展示出当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纪录片每集一个主题,透过原料、主食、贮藏、烹饪、生态等窗口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饮食、伦理等方面的文化。图为“垛田”拍摄现场。
面对镜头中唯美的美食,网友感叹现实中食品安全问题的揪心,不少网友疾呼,“镜头内外是两个中国,现实的舌尖上可能只剩下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图为拍摄现场。
跟火腿的较劲
唾手可得的美味,却不能......
为了角度,绞尽脑汁,上蹿下跳。
在黄昏最后的光线消散之前,抢下一组空镜头。
“中国的美食上寄托着许多细腻的情感。”《舌尖上的中国》第四集导演张铭欢说,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整个摄制组20余位工作人员历时13个月走遍中国60多个地方。面对纷杂的食材,张铭欢和他的同事确立了一项选择标准:拍摄承载中国人精神的食物。图为摄影师闫大众。
“我们要拍摄的不是名厨名菜,而是普通人的家常菜。”陈晓卿说,“正如纪录片文案中写的那样,‘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城市变得极为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楼宇森林之间烹饪的食物和空气中食物的香气。”图为“松茸采摘”拍摄现场。
陈晓卿说,中国之“变”是这部纪录片的重要主题。“我们在纪录片里展示了传统农耕的中国,但也告诉大家很多传统正在改变,有些片中出现的人可能是最后一代传承手艺的人。”图为“甜味的秘密”拍摄现场。
“电视纪录片是一件充满遗憾的工作。如果再有半年时间和多一点经费,我相信我们能把片子打磨得更加完美。”陈晓卿说。图为“西藏青稞收获”拍摄现场。
“随着观众预期的提高和成功的市场营销,可以预见接下来会拍摄‘舌尖’的续集。”陈晓卿说。他告诉记者,自己制片的下一部作品是讲述中国人完成巨型工程的纪录片《超级工程》,而另一部大型纪录片《丝路》也在后期制作中,即将搬上银幕。“这只是个开始,标志着我们在向国际影像叙事靠近,前面的路还有很长。”陈晓卿说。图为“香醋”拍摄现场。
“新会陈皮”拍摄现场。
“兴化垛田”拍摄现场。
“寻找冬笋”拍摄现场。
“火腿制作”拍摄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