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暴雨洗刷刷危房脚发软


海珠区南华东路和芳草围交界处一栋楼房曾发生火灾,架构存隐患,变成危楼。
目前楼房用柱子巩固以防倒下。


  ●记者走访:越秀荔湾海珠等区有不少危破房,雨季一到面临坍塌危险
  ●有关部门:抢险人员全天值班排查危情,庇护中心开放随时安置居民
  □专题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吴瑕袁建彰
  专题摄影信息时报记者冯海咏
  近日广州接二连三遭遇暴雨天气,使得广州老城区的危破房再次告急。
  连日来,信息时报记者巡城发现,目前老城区中的危破房多集中在荔湾、越秀、海珠等繁华地段。由于年久失修,不少老屋只要经历一场暴雨就从“严损房”升级为“危房”,给周边住户带来安全隐患。
  记者昨日从越秀、荔湾、海珠等区多个街道了解到,针对汛期,各区的房屋安全抢险救急部门均安排24小时值班,而各个街道的庇护中心也都24小时值班,随时可接纳因为房屋漏水等情况而需要及时入住的居民。
  海珠区
  地点:南华东路679~685号
  联排骑楼靠30根圆木“死撑”
  从滨江路草芳路转入南华东路口的转角处,南华东路679~685号联排的几座骑楼让过往的行人感觉“触目惊心”:由七排近30根粗圆木支撑着屋顶,其中的一间骑楼仅剩下一面外墙,内屋的房顶坍塌,明显留有火烧过的痕迹,而左右相连的两座骑楼也被围蔽,垃圾、杂草丛生,骑楼的立柱上挂着多块“危房”的标识,而一块由海珠区危改所出示的公告则称:“暴雨天气,房屋随时有倒塌危险,人员车辆勿近。”
  记者了解到,这几座骑楼去年就已经被海珠区房管部门定为“危房”,均为砖木结构,建于抗战之前。根据房管部门的鉴定结果,骑楼“砖墙砌体受潮风化、局部开裂。众墙顶部分砖块酥松脱落。楼屋盖木檩板霉变严重,而骑街楼二楼盖已临时支顶加固。”
  记者发现,南华东路是条仅有双向两车道的小路,往来车辆不绝,而由于这处连片危房是骑楼,围蔽使得近20米的人行道无法使用,往来的行人只好走上机动车道“借道而行”,经过危房时都纷纷加快脚步小跑走过。
  昨日早上,在危房旁一家点心店买完早餐的冰姨告诉记者,一年前,中间这座被改建为发廊的骑楼发生火灾,“当时烧通了顶,很是吓人。灭火后不久,这几座骑楼的住户都被要求搬迁,街道和危改所的人找来木头支撑围蔽,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冰姨说,南华东路679号这座骑楼是一座很漂亮的西关大屋,前后绵延近30米,虽然大火没有殃及,却因为一年多的荒废,而造成四处漏雨。
  越秀区
  地点:西湖路流水井44号大树倚墙,危房濒临坍塌
  在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网站的资料中显示,越秀区西湖路流水井44号是可查资料中去年全区唯一新增的整幢危房。记者昨日来到这里,发现虽然已经人去楼空多时,但这栋危房依然未被拆除,楼房本身十分破败。街坊们担心,这栋危楼一旦遭遇暴雨,可能会坍塌甚至“闹出人命”。
  在房管部门的登记资料中可见,这栋解放前所建的房屋“承重结构存在较严重的老化、损伤情况,房屋存在危险构件”,本来是两层结构的房屋,还被人把天台违章加建成住房。据住在该楼对面的街坊徐先生介绍,这栋危房已空置一年许。徐先生透露,业主当时已经收到拆迁的补偿款项,“应该没有钱银瓜葛了,不明白为什么就是不拆。”徐先生说。
  街坊们之所以盼着这栋危房拆除,是由于这栋危房靠近南面的墙体上竟然生长了一棵树,这棵树枝繁叶茂日渐成长,但其附着的墙体却由于年久失修而不堪重负,记者在现场能看到墙身出现许多明显的裂痕。虽然这栋危房左右两旁均无住人房屋,但与之相隔了一条不到两米的小巷对面,却住着39号和41号两户人家,而且小巷为居民的出入要道,因此街坊们担心一旦刮风下雨,这堵墙一发生坍塌,整栋房子就会倒下,住在对面或者路过的街坊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地点:高第街珠玑里6号正围蔽改建进度缓慢
  位于高第街珠玑里6号的房屋是解放前建成的两层半建筑,因“存在危险构件”,去年2月被鉴定为局部危房。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该危房已被纱网围起进行施工改造。
  一名正在旁边卸货的小伙子告诉记者,大概3个月前,这栋房子就被施工队围起来开始改建,“不过施工进度很慢,修修停停拖了一段时间了。”记者在现场未见有人施工,街坊说这栋房屋只是改建,并不是重建。
  与珠玑里只相隔了几个巷口的许地也有一处去年新增的危房。记者昨日来到许地4-2号时,只见大门紧闭,墙体上被用水泥翻新加固,而门槛处也铺设了新的瓷砖,不过房屋上部未被水泥翻新的部分可看到长满苔藓的青砖,足见这栋房屋的历史。
  在登记资料中,记者发现,这栋房屋建成的年份不详。但有老街坊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原本是两层的房屋如今成了只有一层的平房,危险因素是“有遭受火灾的迹象,房屋存在危险构件”。附近的街坊表示这间房屋目前成了一家商户的货仓,平时也无人居住。
  荔湾区
  
  地点:厚福北尾防洪物件抽水机严阵以待
  记者走进华贵路上的厚福北尾,一位街坊听了记者来意后指着不远处的一栋老房子说:“问那家吧,每次下雨一定浸得最厉害。”利先生是厚福北尾13号的居民,由于处于这片区域的低洼地带,他家就是街坊们公认浸得最厉害的房子。
  “我在这里住了20年了,就是这几年才浸的。”利先生说。记者走进他家,发现地砖湿漉漉,还有点凹凸不平,利先生说上周的连场暴雨,他家又被淹了,水不仅从门缝涌进,甚至还从地砖下冒出来,水深最深时可淹过膝盖,深约45厘米左右。前日听说广州又要下暴雨,两口子都不敢出门,在家严阵以待。
  在利先生家门对出的空地上,记者看到堆放着沙包、木挡板等防洪物件,他甚至还配置了两台小型抽水机,“街口有区里调来的抽水机抽,我们自己在家里也抽,不过作用不大。”利先生说,有时雨已经下完了3~4个小时,这里的积水依然未能排走。
  在厚福北尾的很多房子外墙上都能看到雨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而在一栋房屋外墙,记者看到了一个街坊们自己绘制的“水位刻度尺”,从地面算起每10厘米就画一条线,一直画到80厘米。利先生告诉记者,这里水浸最严重的一次,积水足足深达80厘米。他和很多住在厚福北尾的街坊都担心,虽然这里的楼龄大多都是20~30年,但这几年经常水浸被泡,很可能影响房屋的安全。
  地点:恩洲一巷暴雨一来家电全遭水浸
  在龙津西路恩洲一巷尽头的刘伯家里,面对即将到来的暴雨,身为“空巢老人”的刘伯早已做足准备。记者走进这间面积不到20平方米的屋内,只见一部崭新的洗衣机“矗立”在刘伯家里的“坤甸”长椅上,“‘坤甸’耐水不怕浸,这个月初的一场暴雨,把我家的电器都浸到‘漂’出屋子了,洗衣机直接报废,这部新的洗衣机,还是我让邻居帮我抬上来的。”在刘伯的家里,水浸带来的后遗症可谓“触目惊心”:房顶的瓦片早已被雨水冲坏,只能用半透明的防水布遮盖;墙体标明凸出了几大块,轻轻一碰墙面就唰唰往下掉;而地面的瓷砖更是被水浸得松散不堪……
  而在恩洲一巷不远处的恩洲南横,有街坊告诉记者,这里光是去年就浸了超过20次,“只要一下雨就浸,也不管大小了。”梁伯如是说。去年10月的那一场红色暴雨,梁伯家中再次水浸,水面几乎淹没高达60厘米的电视柜,“再浸高一点我们的电视就报销的了。”梁伯说洪水退去后,他们足足用3天才把家里清理收拾干净,“现在看到下雨都怕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