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活禽交易市场进入H7N9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长“寒冬”。“休市令”下,记者走访海珠、越秀区肉菜市场时发现,活禽档口均已按规定停业。
专家表示,推行家禽集中屠宰、冰鲜上市是国际普遍认同的安全模式,但基于广东人钟情“生鲜”的传统饮食习惯和庞大的活禽产业链,预计广州暂时不会永久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但逐步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从源头和流通上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和家禽从业人员都应当思考的课题。
家禽业遭遇“禽”伤
18日,记者走访海珠、越秀区肉菜市场时发现,活禽档口均已停业。位于海珠区下渡路鹭江新街市的肉菜市场,5个活禽档口均张贴了休市告示,档口内只剩一个个空笼子。而在杨箕共和村肉菜市场,4个活禽档口也无一例外地闭门休市,未见档主身影。
随着广州市政府发布《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活禽批发市场和农贸(肉菜)市场活禽交易区实行短期休市的通告》,自2014年2月15日起至2月28日,广州市场将停止一切活禽交易,并且不得存放活禽。“休市令”的下发令家禽从业人员叫苦不迭。
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家禽公司总经理江伟烽表示,休市前家禽产量就已下降了两三成,市场需求萎缩了一半,现在全面休市,鸡农手里积压的鸡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开平一养鸡场的鸡农梁伯向媒体诉苦,养鸡公司与其约定120天左右上门收鸡,过年前正好到了约定期限,但由于省内各地传来关停活禽市场的消息,活鸡销量直线下滑,养鸡公司只好推迟上门收鸡的时间。而自己饲养的4万多只鸡每推迟一天就要亏损7000多元,至今已累计亏损了14万元。
“广州家禽市场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的活禽大约在日均16万只左右,加上城中村等肉菜市场的销量,休市半月可致约300—400万只活禽压栏。”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告诉记者,家禽养殖人员和零售批发商因H7N9遭遇重创,销量下滑和活禽休市之下,饲料成本和人工持本却持续支出,产业资金链承压,相关企业或面临倒闭和破产的风险。
补贴方案尚在研议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廖明近日公开呼吁,对参与活禽市场经营的人员进行补偿。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也表示,休市举措实施后,活禽市场从业人员为公众健康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政府理应出台政策补偿他们的损失。
据了解,去年5月,广州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全市规模家禽养殖场(种禽场除外)及禽类加工企业给予临时补贴,总计金额约2200万元。这是广州开征价格调节基金两年来,首次启动该基金帮扶受特殊情形影响的相关企业。而不久前,香港也出炉了“禁鸡令”下的补偿方案,为受影响的五个行业,包括鸡农、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和批发市场自雇工人提供补偿和津贴共1770万元。
广州市农业局表示,正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维护家禽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家禽生产维持性补贴方案,以减少家禽业损失,稳定其生产。
与此同时,专家建议,业界也应主动转型升级。家禽养殖企业除了要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降低疫病发生风险之外,还应积极实行产销对接商户和消费者,发展屠宰深加工,创立家禽品牌,做大冰鲜市场,延伸产业链,最终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冰鲜”模式值得借鉴
喜欢吃现场宰杀的新鲜活禽胜于冰鲜,是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广东地区尤甚。然而,历经“非典”、“H5N1”和“H7N9”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事件后,这种饮食习惯正遭遇显著的生物安全风险冲击。尽管目前对于人感染H7N9病毒的感染途径尚不明晰,但多数专家认为,活禽市场是最大的潜在危险。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活禽市场存在防疫设施不健全、检疫手段落后、缺乏管理体系等问题。活禽经营场所、宰杀场所以及活禽笼具、宰杀器具等清洗消毒工作不能定期进行,运载活禽的工具也甚少进行清洗消毒,不利于疫病的防疫和控制。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舒跃龙日前表示,近期H7N9病例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春节期间大家食用禽类的机会更多。建议改变禽类的销售、食用模式,尽量往冰鲜鸡的方式上走,才会逐步降低感染的风险。
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部分广州市民担心冰鲜禽类口感不佳。另外,有市民表示,从宰杀、冷冻到销售,都是在工厂完成,鸡是否鲜活,以及在冷链环节卫生条件是否达标等问题都很难放心。
事实上,在国外,推行家禽集中屠宰、冰鲜上市才是普遍认同的安全模式。在欧洲,禽肉交易要褪毛去骨,英国的大小型市场,不仅看不到活禽,连活的水产品都难见到;在美国,销售活禽将被刑事起诉;在韩国,很多大城市的农贸市场已经取消了活禽交易,活禽宰杀后才能进行售卖。
“流感病毒种类繁多,通过禽类交叉感染,会产生各种新的病毒,因此活禽交易环节的控制是应对禽流感类疾病威胁的长远之策。目前中国香港等地都已实行禽肉冰鲜供应模式,这将是广东的榜样和未来。”何剑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