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广州“托举哥”: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的典型和缩影

广州天河区东圃怡东苑小区如今已回复平静。路过的打工青年,士多店的老板,巡逻的保安……眼前这些平凡的脸孔,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半个月前那些在一刹那间挺身而出的“托举哥”、“手臂哥”、“跑楼姨”、“棉被老板”、“破门警察”、“切割师傅”、“毛巾街坊”……这是一个接力托举生命的群像,这是一股感动中国的精神力量。

这样的情景发生在广东,绝非偶然。从“党的好女儿”向秀丽到“爱心大使”丛飞,从热心公益的东莞“坤叔”到架起“生命热线”的广州志愿者赵广军,以及众多默默无闻的“最美路人”、“最美司机”、“最美街坊”,在一次次的爱心“托举”中,树起了广东精神的丰碑。

托起“托举哥”的群体力量

“托举哥”周冲是一个平民英雄,而英雄的背后,是更多平凡个体的默默奉献。

“有个小孩被卡住了,快来救人啊……”6月3日11时30分,天河区东圃怡东苑小区,物管工作人员潘焕兴的一声大叫打破了小区的宁静。在一楼开公司的老板张虎第一个冲出门,又马上冲回屋扯出床单:“快点兜住孩子,不能让她掉到地上……”

一楼商店的老板拿来好多空纸箱铺在地面上,小区清洁工还拖了两张旧床垫压在纸箱上,区士干、温家骏等七八名街坊围成一个长方形,紧紧拽住床单的边缘,形成了一张“救生网”。

“得赶紧想办法托住,不然她(被卡女童)就没力了……”执勤赶到的警官丘仁贤和另外几位街坊奔上三楼,但阳台的活动窗口太小,他们钻不过去。这时,一名“黄衣青年”二话没说迅速爬向了窗口,在离地10米的窗台外踮着脚尖完成了“生命的托举”。在成功救人后,“黄衣青年”默默地离开了现场。

事隔一周重新出现在众人视线里,人们才知道他叫周冲。

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如果没有大家的齐心合力,我也可能会失败。”

素不相识的人们在那一刻结成了性命相托的同盟。他们中有本地人,有客家人,也有刚从湖北到广州打工的青年。土生土长的潘焕兴和区士干说:“这是人的本能,邻居家有事了,大家都是互相帮助,不求回报。”客家人温家骏讲述了一个细节:当天他的孩子看到众人合力救人,也用垃圾桶顶开门,方便大人们救人。事后温家骏问孩子,孩子说:“老师说过,要抓紧时间多做好事。”

网友“抱抱熊”对这些“最美路人”、“最美街坊”的评价是:“他们就像是武侠电影里的高手,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完成了从一个普通阿叔阿婶到英雄的转变。”

美德之花盛放的广东土壤

在“托举哥”周冲赢得广泛传扬的同时,人们也没有忘记周冲背后的无名英雄。那双紧紧抱住周冲的手,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网友龙化石说:“‘托举哥’背后的最美邻居‘搂抱哥’,和托起‘托举哥’的最美街坊们,成为支撑善行的‘道德底盘’。”

积小善以成大德,行小事而为大爱。在南粤大地,在寻常巷陌,时时可见真诚的守望相助,处处开放着美德之花。

你或许不知道,在广州市海珠区瑞宝街道,9岁那年就成为孤儿的小敏,12年来在街道和社会的帮助和关爱下成长为一名大学生。这个“吃百家饭、睡百家床”长大的女孩说:“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遇见一个天使,守护着我们的成长。而我很幸运,遇见了很多个天使。”

你或许没听说,去年12月15日清晨,在广州市花都区旧广花路上发生了一起小学校车撞树事故。当孩子们站在路边吓得嚎啕大哭时,一辆公交车停了下来。司机黎锦聪冲下车,把受伤的孩子转移到自己车上并火速赶往最近的神山医院。由于救治及时,1名老师和16名小学生都没有生命危险。

你或许不相信,一个12岁的孩子也能登上“中国好人榜”。花都区花东镇大塘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梁润标两年来一直自愿照顾车祸致残的同学。每天帮忙打饭,搀扶上厕所,从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被同学们称为“小雷锋”。而天河区柯木塱村民何东娇,20年来坚持护送小学生上下学过马路,风雨无阻,从未发生过意外。

在中央文明办发起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2009年5月至今,仅广州市就有110名市民荣登中央文明办评选的“中国好人榜”,在全国名列前茅。

曾经有人以为,随着经济发展、外来人口汇聚,率先进入“生人社会”的广东是一个道德冷漠的地方。而事实是,从“党的好女儿”向秀丽到“爱心大使”丛飞,从热心公益的东莞“坤叔”到架起“生命热线”的广州志愿者赵广军,以及众多默默无闻的“最美路人”、“最美司机”、“最美街坊”,在一次次的爱心“托举”中,树起了广东精神的丰碑。

谁能托举广东精神?

谁能托举生命的重量?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守望相助、厚德敏行的和谐社会。

因为“托举哥”,因为许许多多像“托举哥”这样的平民英雄,我们再度目睹民间蕴藏着的巨大道德资源和道德动力。英雄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近在身旁;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触手可及。每个个体的努力,构筑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础。

因为“托举哥”,因为许许多多像“托举哥”这样的平民英雄,我们看到,“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代广东精神正在深植于社会的寻常巷陌。在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看来,从对门而居到七十二家房客,邻里守望、街坊互助的精神始终根植于广东道德土壤中。广东人敏行讷言的性格,又使得这种发自内心的人际关怀,以朴实、不空谈的方式投射到实际行动中。无疑,“托举哥”和他身后的爱心托举,正是“厚于德”的生动体现。

李宗桂同时指出,广东精神不能理解为仅仅是“广东人的精神”。“最美路人”和“最美街坊”中,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他们的美德既绽放于广东这片土地,也体现了对广东人“厚德敏行”价值观的共同认同、展现了广东精神的巨大包容:在这片土地上,只要你正直善良、脚踏实地、勇于行动,你就是这片热土上的英雄。

今天的广东,告别了单纯追求GDP的发展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指出,让老百姓生活得幸福、美满、平安、祥和才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

这种价值理念,更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只有每个人在努力创造个人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为增进全社会的幸福奉献心力,才能实现全省人民共建共享幸福广东。

没有精神富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广东。

没有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引领,就无法凝聚全社会共建共享幸福广东的力量。

“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就是在最大程度中找寻公民价值、公民道德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并汇流成巨大的幸福推动力。

“托举哥”的出现,是弘扬广东精神的典型,但它也仅仅是个新的开始。

一个“托举哥”,托举不了整个社会生命的重量。只有人人成为“托举哥”,处处成为培育“托举哥”的社会土壤,我们才能共同托举广东精神,托举幸福广东的明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