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最大邮筒”只是艺术品“卅年后寄信”纯属误解?!

●广州邮政:仅亚运前开箱一天,从未开通30年慢寄业务

●投信市民:即便是美丽的误会,也恳请保留“小清新”邮筒


位于珠江北岸创意文化园的大邮筒将何去何从?其命运引人关注。而邮筒里号称“30年后寄出的信”又将如何?剩余的信件继续任由其散落无踪吗?记者昨日在珠江北岸文化创意园看到,广州邮政已经派人前来收信。

邮政方面更表示,大邮筒仅在亚运前开箱一天,随后只是“艺术品”。邮局也未开通“30年后寄信”业务,完全是公众误解。对于已经投递进大邮筒的信,保存完好的信邮局将联系投递者处理。而已经受损的信件也无人负责。广州邮政提醒市民不要再前往大邮筒寄信了。原来只是一场误会?!

邮筒竟只是艺术品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探营大邮筒发现,靠近江岸一侧的门依然敞开,由于下雨,地面满是积水,有些被拆过的信躺在水里,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我们马上会派人去现场收。”广州邮政有关负责人表示。

下午3时半,一辆印有“邮政”的绿色面包车驶进北岸园区,两名工作人员拎着袋子,爬上1米多高的旋梯,走进了大邮筒里,将里面的信一沓一沓放进口袋,被拆开的信、水里躺着的信以及空信封都被放了进去。

记者观察发现,此次收走的信有近300封。“亚运活动当日收到多少信,我还不清楚,还要回去查。”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北岸大邮筒产权和经营权一直不是邮政的,因此并不作为邮政通信设施来使用。“目前说,还只是一件艺术品”。

已毁信件无人负责

广州邮政表示,此前只是在亚运期间应主办方的要求,借助大邮筒办理“百万市民祝福亚运”的祝福信件寄递服务。因此,大邮筒上的开箱时间注明为:2010年11月10日。活动结束后广州邮政曾在邮筒上张贴公告提醒不能往里投信,并且要求主办方将“邮筒”投信口进行封闭。谁知投信口并未封闭,很多不明真相的市民还是不断向里面投递“寄给30年后的信”。

“当年我们仅在活动当天启用了一次大邮筒。活动后取完信,我们就贴了封条,不再使用。以为不会有信了,也没有过来收件了。现在封条也不见了,门也开了。” 邮政负责人表示。

昨日,邮政方面也安排人员联系大邮筒管理方,重新封闭投信口。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公众投递入大邮箱、因管理不善而遭到损坏的信件,还未有部门承担责任。

完好信件悉数退回

那些保存完好的信件怎么办?邮政方面表示,将对回收信件进行分类处理。正常信件将正常寄递。对于要求“30年后寄出”的信件,有联系电话的将联系寄件人解释,并商量信件的处理方式;没有联系电话的,如果邮件量不大,邮政局将派人将信件送上门并进行解释。如果邮件量太大,将按地址把信件退回寄件人,并随信附上邮政的解释。

邮政方面也提醒市民,实际上邮政并未开办寄给30年后的慢递服务。邮政如开办新业务,会通过正式渠道进行公告,请市民不要听信社会传言。

难得创意吁请保留

记者看到,大邮筒被损坏的寄给30年后的信中,很多是关于爱情的。不少往邮筒里投过信的市民得知原来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感慨不已,但仍然一致呼吁保留大邮筒。

“广州难得出现这么有创意的事物,默默等待几十年。真有可能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世界上的痴男怨女为山盟海誓而来此投寄情信,场面何等壮观啊!”网友“南沙焰鹰”说。

“大邮筒寄给30年后的信,竟然是个大乌龙。这让投递过信的文艺小清新们心碎一地。”网友“恩高”评论。

“珠江北岸创意文化园里面的大邮筒,还有当年工业时代的气息,它并不是新建筑,而是根据当时关闭的员村热电厂脱水仓改建而来。如果将其保留,既可以成为地标,又能保存一点工业时代的印迹。”网友MUYIG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