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广州明年缺口6000人 有钱也难招到人才

随着社会管理服务改革不断深入,“社工热”随之掀起,明年广州将需要8000—1万名社工,缺口将达6000人以上。巨大的社工缺口和人员的流失,也让社工组织陷入了“有钱也招不到人”的困境。而另一方面,在九三学社广州市委近日主办的一个研讨会上,不少学者和业界人士认为,社工发展不能搞“大跃进”,不能发展太快,呼吁速度放慢一点,否则会影响社会工作的质量。

政府买服务,社工需求骤然加大

“9年前来中大,基本上每次谈社工,包括政府组织、民间团体都对我特别冷淡;现在,突然之间我们变得很红啊!”谈及突如其来的“社工热”,在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上周五主办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研讨会上,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系博士生导师罗观翠教授有点不适应。她是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罗观翠,这位上世纪70年代就活跃在香港社工界的元老,在2002年,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中大任教,可谓华南社工的领头羊。

社工其实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而且它最早是出自慈善,出于帮助弱势群体。社工的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等。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复杂的深层社会问题凸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亲子沟通障碍以及由于父母离异等原因造成的儿童心理疾病,这一切都要求政府着手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的改革,“社工热”随之掀起。

广州骤然升温的社工需求,主要的推手来自政府大量购买社工服务。

广州在全省率先把社区服务管理创新作为社会管理的突破口。从2008年开始在社会服务领域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从去年初开始,广州在全市20条街道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或引进社会组织承接社区综合服务,建立以社工为主导的跨专业团队,提供以家庭、长者、青少年为核心的各类专业、优质服务。

广州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处处长杨海清介绍,广州市目前有71家民办社工机构,其中64家是2007年之后成立的。近年,广州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面的投入也大幅增加,2009年在33个项目投入1500万元,2011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预计可达到2.5亿元。

今年7月,广州市提出“到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上半年,广州131个街道全部试点引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项目,初定每10万元下拨经费中要配备1名工作人员。“假设一个街道有200万元经费,就要配20人。这20人中,一半需要专业社工。”据悉,按照正常的社工需求比例,目前全市需要社工总计约1万名。

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已考取社工证的仅有2100多人,已登记的在册社工1500多名,几百名考牌人员因已有稳定职业未实行注册。“到明年上半年全部街道试点引入社工,缺口将达到6000人以上。”

人才在流失,“专业社工”奇缺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一方面,社工需求骤然扩张,出现巨大的社工缺口,但同时,却出现人员的流失,不少社工组织甚至陷入了“有钱也招不到人”的困境。

统计显示,广州有华农、中大等6所院校开设有社会工作专业,每年的毕业生有七八百人,“逃离社工”一直是多年的难题。

其他城市也有相同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志英主持的课题组去年对北京市70多名大学生社工展开调查,结果显示,85.2%的大学生从业时间为半年到一年,9.8%的人从业半年以下,只有4.9%的人从业一年以上。

罗观翠教授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造成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就是社工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社工工作,“工资低,前景不明朗,家庭也不支持。”

她说,目前香港的注册社工超过1.5万人,服务遍布于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之所以有如此多人愿意从事社工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社工的收入水平并不低,“平均一个月有2万港元,在香港也处于中等收入水平”。

罗观翠说,就目前广州市社工收入水平而言,平均只有3000多元,处于中低水平,而政府对每个社工的拨款只有6万—7万元/年,仍需要提高。因此造成了这种现象:“社工专业的毕工生不愿意做社工,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基本上都不是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

“广州社工缺口较大,短期内难以弥补。”广州第一个社工类组织——“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执行总监廖焕标说.。

叶倩怡是社工主任助理,属于管理人员层级,目前的月工资能达到4000多元,这在社工行业中已经算相对较高。入行第一年,每月还不到3000元。

自我认同低、社会认同低,这被很多专业人士看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

一方是热烈的需求,一方却是有些冷淡的加入。流失,从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而在加入社工队伍之后的流失也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

据了解,目前在广州社工若从高校社工专业毕业,月薪为2800元,考了社工证的部分可以拿到6500元。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是社工工资的参考价,他们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工资,吸引更多人投身社工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为缓解如此大的社工缺口,将仿照香港招聘一些有居委村委社区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社工理论培训。他表示,全市现有9000多名类似人员,全部培训后暂时可满足短期社工缺口。

自身有疑惑,不盈利也要交税?

事实上,专业社工缺口大只是问题之一。税收问题和社工运作模式和政府管理模式之间的冲突,也让社工组织的发展举步维艰。

2008年2月15日,“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率先“吃螃蟹”。“当时连成立一个社工类组织的规定和手续都没有。“启创”已经发展到第三年,在广州有9个站点,还建立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小雁子计划”;但10个站点只有22个社工。

“税收”也是一个大问题。“虽然我们不盈利,可是税得照交。”廖焕标表示,“我们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资金,我们自己本身不盈利,因此税金就只能从政府拨款中上缴,这也变相伤害了服务对象的利益。”

罗观翠教授也认为应该为社工机构出台一些配套措施,其中,税收政策应该要理顺。

社工入社区也有阻力。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黄群介绍,目前街道和居委会已经有一部分跟社工从事类似工作的人员,民办社工机构进入社区经常会受到来自街道和居委会的阻力,“实际上可以整合街道、居委和社工的资源,一起开展工作,社工借助街道居委会更容易跟居民建立信任关系。”她建议街道居委与社工组织之间建立定期沟通、工作交接和信息互通平台。

在学者眼中,这种“政府购买”的模式还存在疑问。罗观翠认为,现阶段在珠三角地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主要遭遇两大困难:一是社工“关怀为主”与政府的“管理为先”有时会发生理念冲突,社工进入到政府部门或者街道工作,通常会受到政府人员的影响;二是“社工荒”和社工组织发展不成熟。

【专家观点】

社工发展步伐能否放缓一点?

一方面是社会对社工的急需,而另一方面社工发展又面临着现实困境。

针对广州社会工作的强劲发展势头,在近日举行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研讨会上,有专家学者表示,“太快也不是好事”。

一直关注社工发展的九三学社广州市委蔡志华说,近年来广州社工的发展很快,现在就是要慢下来,不能太冒进。

罗观翠说,“客观上说,广州的社会工作相比其他地方要好很多,虽然社会工作受到了重视,但是不需要那么(发展得)快,要给社工机会和时间去学习,多一点实践机会。”

她认为,现有社工很多达不到工作要求。现在绝大多数入行的很多都是80后,也有一些是90后,没有太多的经验,而社工这一行业恰好需要相关的培训和经验,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即便是有着专业资质的大学生也很难在两三年内胜任工作。她强调,“做好社工工作需要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社工是做人心的工作,是改变别人心态的,深入人心的,因此不能讲速度,要讲深度,要让社工慢慢地积累工作经验。”她建议在本土培养“老中青”三代社工,比如一些社区工作者可以转化为社工。

对此,广东商学院社工系主任张丽萍也认为,广州市在全市推进社会工作建设,如果政府购买这样一种形式的基础不夯实的话,这条道路将会变得崎岖。“希望速度放慢一点、放缓一点、扎实一点,基础夯实一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