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江西省强降水较少,干旱现象仍在持续。5月29日,在毗邻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江西省新建县南矶乡,往年每到汛期,这里就成了“孤岛”,出行只能靠船,如今湖水大面积干涸,在南矶乡向阳村里的一口河塘也已经干涸,裸露的河床已经干裂,不少死鱼滞留在河床上。当地向阳村村民万美玉表示,她从未见过这么干旱的天气,很多村里的老人都未曾见过,“今年特别干旱,河塘因灌溉农田都干涸了”。图为河床土块已经开裂。
中新社南京6月1日电(记者 朱晓颖)1日,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宇炜再次启程前往鄱阳湖。他临行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长江中下游大面积干旱,可以说是百年一遇”。
陈宇炜长期研究鄱阳湖湿地系统,是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站长。今年旱情发生后,每隔一周,他就会去湖里调研。陈宇炜表示,长江中下游一带有气候记录,也就是辛亥革命前后,距今百年时间,在春夏之交的这个季节发生大面积干旱,这是记录中没有过的。
“今年发现旱情苗头是在4月”,陈宇炜说。但按照惯例,每年4月谷雨节气时降雨补充江河水源,4月到5月长江里会有“桃花水”。“到今年4月,长江‘桃花水’也没来,5月到6月洪水期会不会如期而至,现在也不知道”。
陈宇炜说:“上一周,鄱阳湖水位就出现上涨,最枯时水位不足7米,现在应该达到10米以上,或许是三峡放水使水位抬高,也可能是前几日雨水汇集到湖中,总之是个好事。”
旱情对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有何影响?他表示:“根据调查结果,今年作物生长状况比往年要差很多,大概差50%左右。动物生存环境也受到影响。举例来说,往年鄱阳湖整个冬天都有江豚活动,到5月一般就看不到江豚了,但上周我去湖里,居然还看到江豚。这可能是旱情使鄱阳湖活动范围减小、长江水位下降,江豚还一时无法回到长江中去。”
“我个人认为,今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的旱情,是全球极端天气气候所致,我更倾向于(其原因)是自然过程,过去人类活动是否对其有影响,这不能妄下定论,一切都需要科学数据和分析作支撑”,陈宇炜说。
按惯例,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长江流域将逐步进入梅雨季节。梅雨是否会“浇灭”长江中下游之“渴”,陈宇炜认为:“往年也曾出现过‘枯梅’、‘空梅’的情况,所以很难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