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线》2011年10月31日完成台本
——日印战略合作急速升温 针对谁?
正在评论:日印战略合作为何急速升温?
主持人 劳春燕:
去年下半年以来,日本和印度的关系是急剧升温,甚至被一些媒体形容成是热恋,而恋情的最新表现就是上个周末启动的“2+2”对话。在一个星期之内,印度的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将相继访问日本,就经济和军事问题展开战略对话;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之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将会出访印度。日本和印度现在是越走越近,这是为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语言?有怎样的潜在意图呢?是不是像有一些媒体评论的那样,是为了牵制中国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讨论。
尹先生,我们也来看一下日印互访的一个日程。10月29日,就是上个周末,是印度的外长访问日本。然后下个星期,也其实就是在这个星期,是印度的国防部长访问日本。到12月28日前后,是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将会访问,是这样一个日程,排得是相当紧凑。为什么现在似乎日本和印度之间在这个战略合作上急剧的会升温呢?
正在评论:日印走近是为牵制中国?
尹卓 特约评论员:
这里有这么几个原因我们可以判断出来,他们互相接近的原因。首先一个,就是双方都在呼应美国,呼应美国的重返亚洲,重返东亚。重返亚洲,重返东亚,美国势力重返亚洲,重返东亚,他们认为这是遏制中国崛起最好的一招,因为他们都没有能力真正独自面对中国,实际中国没有威胁他们,但是他们是这么判断的,所以把美国势力引进来是最好的。这时候他们双方,特别日本是美国的盟国,要策应美国,这是一个。
第二,他们确实在双方接近中,双方都有针对中国的企图。日本跟我们有东海划界、钓鱼岛归属,另外资源开发,另外中印边界,还有一些领土划分,边界没有解决,边界冲突。双方都企图抱团取暖,就联合起来针对中国,这是一个。不管美国进不进来,他们抱团取暖,应对中国,总比单独对中国要好得多,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他们都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这么一个要求,就是走向政治大国。走向大国它必须要(扩大影响),像印度要扩大影响扩大到太平洋,而日本的影响要扩大到印度洋,因为它不是个区域国家,它要当世界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必须具有世界规模的影响。日本要跨出太平洋,走向印度洋,印度要走出印度洋,跨到太平洋。双方就有这个需求走向大国,所以双方都有这样的一个要求。
正在评论:日印联合军演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
劳春燕:
所以等于日本和印度在扩张上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另外在针对中国的崛起上,他们也有一些共同语言。像日本《朝日新闻》的评论,日印为什么要加强双边关系,背景原因就是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是不断的崛起,有一些这样的评论,尹先生的判断,基本上这个日印之间的这种战略合作的加强,也有一部分是针对中国的。说到这个,其实去年下半年以来,日本和印度之间,就在经济开展了很多的合作,包括在能源上有一些合作,但是我们看到,现在在防务上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包括这个星期,印度的防长要去日本访问。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就是,在日本和印度之间,要举行第一次双边军演,这还是历史上第一次。事实上,其实在前几个月,或者说在前些年,美日印之间是有过一些军事上的接触的,但是日本和印度之间要开始进行军演。
尹卓:
双边的。
劳春燕:
对,这个是为什么?有一些什么样的背景?会怎么来进行?
专家观点:日印联合军演层次不高
尹卓:
这是他们加强双方军事合作的一个具体步骤,但是我们看日印联合军演这个层次是不高的,因为他一开始,联合军演他们选定的主题,比如说主要是海上安全、人道主义救援,另外海上安全合作,再有一些就是海上救生等等这些,反海盗、反联合跨国犯罪,他选的都是一些,就是非传统安全领域里的一些题目,而不是针对一些比如说打仗,战争规模的。所以双方的关系不是盟国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从演习的内容一眼就看出来,演习的层级是比较低的,演习层级不高。那跟美国跟日本之间的演习、各种作战预案的演习、反潜演习、对空中夺取制空权的演习,这种带有实弹背景的演习,完全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
但是这也足以说明了这是一种战略上的行动,就是它配合双方政治关系的转暖,经济关系的密切,加上军事关系的密切,这样使双方之间,就全方位的关系在进行快速发展,当然对两国就是一个,就是两国关系转暖的一个非常好的势头。这是对他们两国来说,对其它国家可能是一种标志,就是两个可能对亚太的稳定可能有负面的影响。
劳春燕:
我们来看一下,其实野田佳彦上台以后,频频提及中国威胁,甚至说忘战必危。包括这一次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的时候也表示,说我们会在各类会议上呼吁中国遵守规则,日本希望和中国建立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另人遗憾的是,中国的军事发展缺乏透明度等等这样的言论,让人是非常担心。
好,《环球视线》稍后继续。
有一位南要问题的学者这样评论,印度、越南和日本等国家活动密切,出现了打造同盟的趋势。但是目前还远远没有到遏制中国的程度,亚洲的安全格局正在重组的过程当中,而这个过程并不单单取决于日本这些国家,也取决于中国如何来反应。
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