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职业乞丐盘踞机场月入过万 救助人员呼吁设禁讨区 [打印本页]

作者: xiaojia    时间: 2012-6-4 10:57     标题: 职业乞丐盘踞机场月入过万 救助人员呼吁设禁讨区

案例1

乞丐和子女租房同住

花都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救助对象之一“瞎子”郎培坤,被发现长期在航站楼出发厅7号门外行乞。救助站工作人员还了解到,郎培坤在机场附近的东华村租有房子,儿子也在机场附近的一家宾馆工作。

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发现,郎培坤实际指挥着多人乞讨,并且互相以外号相称。郎培坤绰号“瞎子”(河南人),手下有“老太婆”耿效芳(安徽省利辛县胡集镇杜小海村人)、“残疾女孩”习晓梅(山东省龙口市石良镇台上村人)、“花脸”(河南人),上述等人都配备手机,并且在航站楼多个楼层立体站位,互相可以监控。“工作人员来了可以通风报信,有好的乞讨资源也可以共享。”

在专项活动期间,工作人员第一次把郎培坤请上救助车辆准备送往救助站时,惊讶地听到他自称儿子就在机场工作。工作人员联系上他的儿子郎某,郎某很快骑着自行车到机场接父亲郎培坤回去。工作人员第二次发现朗培坤,亲自把他送到住处,“儿媳妇下楼来接”。据了解,出现在机场的大部分流浪乞讨人员也像郎培坤这样,有固定的住处,有的也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案例2

QQ群诱骗聋哑人 强迫乞讨

3月21日,就在专项活动开展后不久,机场公安局一举侦破一个长期在机场组织利用胁迫聋哑残疾人进行职业乞讨的团伙,对团伙中6名组织人员依法进行了行政拘留处理,并解救9名受胁迫的聋哑残疾人,流程控制部联合花都救助站对该9名聋哑残疾人进行救助,并将9名残疾人员送回原籍。此项行动是专项整治行动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花都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团伙由头目通过QQ群以找工作为由把一些聋哑人骗过来,并实施人身限制,压迫行乞,形成一个职业乞讨团伙。“他们有人带班,有专门的接送车辆”。工作人员还了解到,团伙成员每天都要上交全部行乞所得,再由头目分给大概一天5元左右的“工钱”,仅够用餐,不交或私自保留部分都会遭到毒打,“他们完全成了某些人的赚钱工具”。

案例3

开车接乞讨母亲“上班”

一名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在家属来接流浪乞讨人员回家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怪事”发生。

花都区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有一对从河南来的两姐妹接受救助。姐姐已经80多岁了,妹妹60岁左右,她们平常在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站楼外乞讨。进救助站后过了几天,她们的两个儿子竟然分别开车来领人,连保安都吓一跳,还以为是来办理公务的。

据与两位老人同住一间房的人透露,老人告诉她,她们有时最多一天就可以乞讨到三四百元,儿子鼓励她们乞讨,而且还开着车送她们到机场“上班”。

■乞术揭秘

机场惊现国际乞丐

花都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机场里的流浪乞讨人员的行乞方式主要有四种方式,而且除了国内的乞讨者外,甚至出现了黑人乞讨者。

强卖:向候机旅客兜售价格较低的打火机、小饰物等,但不予找钱。如一张剪纸只需2元钱,给了100元或者10元等就不肯找钱了;

强讨:通过拽旅客的衣服、拉手臂等方式达到讨钱的目的。

骗讨:对旅客说没吃中午饭,希望能给点钱买个盒饭,衣着稍好点的乞讨者还会拖着个空的行李箱打扮成旅客,谎称钱包被抢,还有的人假扮聋哑人(或者是被团伙操纵的聋哑人)拿着所谓“残疾人证”,博取同情,还要求施舍的人在一个小册子上签名,让人觉得这才是真正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骗费:以黑人为主,他们大多人的护照已经过期被滞留在广州,一般向黑人老乡乞讨,或者通过帮忙办理行李托运、推行李等方式收费,又或者帮忙办票收取手续费,而实际上办票是不需要手续费的。

■律师说法

组织乞讨的行为应禁止

金牙大状律师网首席律师、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思鲁认为,我国法律有对乞讨人员救助的规定,亦有对强迫儿童乞讨、拐卖儿童等乞讨衍生出来的行为予刑法规制,但没规定乞讨行为属违法。法无禁止即视为允许,所以在当下允许乞讨。

同时,王思鲁也表示,乞讨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单靠法律规制可解决。可以预见,乞讨越来越多,越来越职业化,花样也不断翻新。在没相应法律法规出台前,机场方面只能联合有关方面通过救助形式“遣送”,这方面立法有缺陷,亟需调整。剥夺人身自由的立法权归全国人大,《刑法》应对组织乞讨、因乞讨造成严重后果的一些行为规定为犯罪予禁止。对在机场乞讨之行为,除剥夺人身自由的条款必须由全国人大制规外,国务院国家民航总局有权以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形式制订禁止在机场行乞等相关规定。

案例1

乞丐和子女租房同住

花都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救助对象之一“瞎子”郎培坤,被发现长期在航站楼出发厅7号门外行乞。救助站工作人员还了解到,郎培坤在机场附近的东华村租有房子,儿子也在机场附近的一家宾馆工作。

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发现,郎培坤实际指挥着多人乞讨,并且互相以外号相称。郎培坤绰号“瞎子”(河南人),手下有“老太婆”耿效芳(安徽省利辛县胡集镇杜小海村人)、“残疾女孩”习晓梅(山东省龙口市石良镇台上村人)、“花脸”(河南人),上述等人都配备手机,并且在航站楼多个楼层立体站位,互相可以监控。“工作人员来了可以通风报信,有好的乞讨资源也可以共享。”

在专项活动期间,工作人员第一次把郎培坤请上救助车辆准备送往救助站时,惊讶地听到他自称儿子就在机场工作。工作人员联系上他的儿子郎某,郎某很快骑着自行车到机场接父亲郎培坤回去。工作人员第二次发现朗培坤,亲自把他送到住处,“儿媳妇下楼来接”。据了解,出现在机场的大部分流浪乞讨人员也像郎培坤这样,有固定的住处,有的也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案例2

QQ群诱骗聋哑人 强迫乞讨

3月21日,就在专项活动开展后不久,机场公安局一举侦破一个长期在机场组织利用胁迫聋哑残疾人进行职业乞讨的团伙,对团伙中6名组织人员依法进行了行政拘留处理,并解救9名受胁迫的聋哑残疾人,流程控制部联合花都救助站对该9名聋哑残疾人进行救助,并将9名残疾人员送回原籍。此项行动是专项整治行动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花都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团伙由头目通过QQ群以找工作为由把一些聋哑人骗过来,并实施人身限制,压迫行乞,形成一个职业乞讨团伙。“他们有人带班,有专门的接送车辆”。工作人员还了解到,团伙成员每天都要上交全部行乞所得,再由头目分给大概一天5元左右的“工钱”,仅够用餐,不交或私自保留部分都会遭到毒打,“他们完全成了某些人的赚钱工具”。

案例3

开车接乞讨母亲“上班”

一名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在家属来接流浪乞讨人员回家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怪事”发生。

花都区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有一对从河南来的两姐妹接受救助。姐姐已经80多岁了,妹妹60岁左右,她们平常在白云机场的国际航站楼外乞讨。进救助站后过了几天,她们的两个儿子竟然分别开车来领人,连保安都吓一跳,还以为是来办理公务的。

据与两位老人同住一间房的人透露,老人告诉她,她们有时最多一天就可以乞讨到三四百元,儿子鼓励她们乞讨,而且还开着车送她们到机场“上班”。

■乞术揭秘

机场惊现国际乞丐

花都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机场里的流浪乞讨人员的行乞方式主要有四种方式,而且除了国内的乞讨者外,甚至出现了黑人乞讨者。

强卖:向候机旅客兜售价格较低的打火机、小饰物等,但不予找钱。如一张剪纸只需2元钱,给了100元或者10元等就不肯找钱了;

强讨:通过拽旅客的衣服、拉手臂等方式达到讨钱的目的。

骗讨:对旅客说没吃中午饭,希望能给点钱买个盒饭,衣着稍好点的乞讨者还会拖着个空的行李箱打扮成旅客,谎称钱包被抢,还有的人假扮聋哑人(或者是被团伙操纵的聋哑人)拿着所谓“残疾人证”,博取同情,还要求施舍的人在一个小册子上签名,让人觉得这才是真正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骗费:以黑人为主,他们大多人的护照已经过期被滞留在广州,一般向黑人老乡乞讨,或者通过帮忙办理行李托运、推行李等方式收费,又或者帮忙办票收取手续费,而实际上办票是不需要手续费的。

■律师说法

组织乞讨的行为应禁止

金牙大状律师网首席律师、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思鲁认为,我国法律有对乞讨人员救助的规定,亦有对强迫儿童乞讨、拐卖儿童等乞讨衍生出来的行为予刑法规制,但没规定乞讨行为属违法。法无禁止即视为允许,所以在当下允许乞讨。

同时,王思鲁也表示,乞讨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单靠法律规制可解决。可以预见,乞讨越来越多,越来越职业化,花样也不断翻新。在没相应法律法规出台前,机场方面只能联合有关方面通过救助形式“遣送”,这方面立法有缺陷,亟需调整。剥夺人身自由的立法权归全国人大,《刑法》应对组织乞讨、因乞讨造成严重后果的一些行为规定为犯罪予禁止。对在机场乞讨之行为,除剥夺人身自由的条款必须由全国人大制规外,国务院国家民航总局有权以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形式制订禁止在机场行乞等相关规定。




欢迎光临 商家论坛 (http://3puok.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