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打车APP为何贴钱做生意?

1、昨天,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钱包联合宣布,将再投5亿元对司机和乘客进行补贴。根据方案,使用支付宝钱包在快的打车应用里进行支付的乘客每单将从平台方获得10元奖励,而司机每单将获得15元奖励。

2、5亿元的补贴,快的和支付宝怎么出?快的打车COO赵冬表示不便透露。而支付宝的一名公关人士说,总投入将由快的打车和支付宝方面对半摊销。但这不可能。因为,快的打车的总融资额只有900万美金。

3、早在1月10日,嘀嘀打车已和微信宣布,使用微信支付来在嘀嘀打车付款的司机和乘客将各得到每单10元的返现,此外,每天还将随机产生1万个免单名额。推出仅一周,嘀嘀打车的补贴金额已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

4、一名不便露名的业内人士说,从目前的竞争态势推测,快的与嘀嘀在2014年用于市场投放的资金储备约在3-4亿元人民币。

5、烧钱要看资金储备。快的打车的总融资额度约900万美元,而嘀嘀打车的总融资额为1.2亿美元。但相信,快的打车也将很快跟进融资。

6、只要市场格局僵持不下,快的与嘀嘀的烧钱行为就不会改变。一个处于相对静态的市场格局一定是6:3:1开的。即:市场第一名占60%的份额,第二名占30%,其余共占10%。否则,战役会一直持续。回头去看,曾经一度喧嚣的团购规律也是这样,只是不同行业的竞争发展周期不同。而按易观的数据:截至2013年Q3,快的打车在国内市场份额为41.8%,嘀嘀打车为39.2%,排在第三位的摇摇招车市场份额仅为9%。

7、推动烧钱换市场的不但是资本,更有背后战略大手的意志。这不仅是一场“快的+支付宝”和“嘀嘀+微信支付”的PK,更是阿里和腾讯在O2O又一个细分领域下的争夺。

8、从支付角度去看,打车行为对用户线下支付习惯的培养较为重要。而一旦用户习惯了某个线下支付产品,又会将这种习惯衍伸到PC互联网,此外,PC端的电商规模也远没有线下经济的规模大。

9、从腾讯与阿里的O2O竞争去看,打车应用属于出行服务的主要门类,而出行服务与餐饮为主的本地生活服务又构成用户主要的O2O场景。当大众点评、美团等团购网站角逐本地生活服务的格局逐渐明朗化后,出行服务则成为市场的又一个主要争夺领域。

10、对巨头来说,O2O拼的是整个生态,这个生态不仅有本地服务、出行服务、支付体系,还有地图、还有POI及开放平台的数据积累。打车应用的价值链在后端的数据,而前端是强运营属性,要靠脏活、累活打基础。巨头直接涉足没有优势,只能靠投资来布局,通过布局来获取价值链较高的数据,有了对用户出行服务数据的掌控,则能更好的在O2O领域进行其它布局,也方便把这些数据整合进地图这种搜索入口。

11、打车、出行服务将出现融合趋向。打车、租车、代驾,将相互融合;个人消费、商用领域,也将融合。可以看到,以商用领域为主的易到用车已开始向打车领域进军,而快的打车也正在扩展商用领域。快的打车COO赵冬跟我说,他预测,嘀嘀打车也将在3个月内涉足商用领域。

12、打车、出行服务将融合的逻辑:一是,打车应用未任何收入模式,但商用租车领域的现金流较为充分,平台方给司机打款的账期通常为1个月,而打车应用的平台方给司机打款是实时的。打车应用涉足商用租车领域,将给自身的烧钱式竞争带来一定程度的资金补充;而商用租车涉足打车应用,则可获得更多规模,毕竟打车的用户规模和频次比商用租车的用户规模和频次大。

二是,从本地生活服务的扩张逻辑来看,各家从消费频次较高的餐饮切入,而后开始整合其它本地服务,例子如美团、大众点评;而出行服务也类似,以消费频次较高的打车服务开始切入,而后开始整合其它出行服务。

13、由于打车应用是强运营服务,不仅靠资本用钱砸,还要靠运营上的专业性、本地化和野蛮生长,比如,地方政策不同、打车环境不同,在二三线推广会遇到一定困难,而这种前提就更适合在高度竞争背景下采取收购策略,寻找业务、资源优势互补的团队予以收购整合。而这种收购整合很有可能在2014年有更激烈的发生。

14、按易观的数据,2013年Q3,国内打车应用前五名分别为快的打车、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大黄蜂和打车小秘,市场份额分布为41.8%、39.2%、9%、3.9%、2.5%。其中,快的打车已与大黄蜂进行整合,两者市场份额共为45.7%。而一旦嘀嘀打车与摇摇招车完成并购,二者市场份额共为48%,即有可能改变格局。

一个有趣的事儿是,我在微信上问嘀嘀的创始人程维,拿到1亿美元融资后是否会考虑收购摇摇,他对我的回应是一个笑脸的微信表情。

15、如果没有其它方来搅局,快的、嘀嘀最惨烈的竞争应是整个2014年,而到2015年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按照目前的推广成本预计,当下融资最多的嘀嘀,也不得不在2015年再融一轮才可继续生存,而融多少也将取决于2014年的全年战况。这个观点与某个要求匿名的打车应用业内人士一致。

16、当然,在考虑O2O业务整合的问题上,一定不要忘记在腾讯、阿里之外,还有一个大佬叫百度;在思考移动领域的问题时,也一定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善于通过打安全牌来搅乱局势的360。当你打车的时候,用移动支付就一定安全么?跟司机扫二维码就一定安全么?你懂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