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3个填埋场将爆满 垃圾还在继续堆

  香港版“火烧岗”——新界东南堆填区

  香港街头的“三色桶”


尽管回收率高达48%,但剩余52%的废弃物全部都被填埋,如今香港也面临垃圾围城尴尬——

谈及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不少广州的政府部门首先想到的取经地点便是香港。
今年年初,香港环境保护署署长王倩仪太平绅士,在访问广州并考察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时表示,在垃圾处理问题上,香港和广州是互相学习的关系。年中,香港因堆填区扩建引发争议、兴建焚化炉遭到司法复核等事件爆发,引发广泛关注。羊城晚报记者专程赴港,发现其实香港也有“垃圾山”与居民区比邻的情况,而如今香港的垃圾焚烧厂早已关闭,五成以上垃圾都被填埋的香港正面临窘况:3个正在使用的垃圾填埋区可能在未来2至6年内爆满,而填埋场的扩建却一直被周边居民所抗拒。一时间,香港和广州一样,同陷垃圾围城的困境。
居民区离垃圾场仅800米
自小在广州长大的张小姐,目前的生活让不少人羡慕:英国留学归来的她,又在香港的大学深造。2012年,张小姐进入了老广熟知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工作,住在距离TVB总部不远的大型楼盘“日出康城”中。可面对家乡亲朋的羡慕眼光,张小姐却多少有苦说不出:她所在的香港将军澳地区,环境其实没有想象中好。
9月里的一天,羊城晚报记者来到TVB总部所在的香港将军澳工业邨。在TVB总部以东,有一条名为“环保大道”的道路;再往东走,便是正在运作的策略性废物堆填区——新界东南堆填区。这座1994年投入运营的堆填区,每天要接纳4800吨都市建筑和特殊废弃物。记者在现场看到,贯穿将军澳南北的“环保大道”上,行驶的不少车辆都是垃圾车。它们将生活垃圾从市中心运输到将军澳,再爬到高达135米的堆填区上。记者从现场看到,每当一台垃圾车倾倒完垃圾后,立即有推土机对垃圾进行填埋。
从TVB总部向堆填区望去,堆填区如一座充满黄泥的小山,和广州番禺火烧岗垃圾填埋场非常相似。记者到访时正好吹东风,堆填区内垃圾的臭味阵阵扑鼻。
“我的公司其实是重灾区。”张小姐称,平日她只要在公司内随便推开面向户外的门,便可闻到堆填区散发出来的臭味。如果前一天曾下过雨,第二天会特别浓,“中午推开门,去饭堂吃饭时,一闻到那股味道,就不想吃饭了。”面对臭味,张小姐称她无可奈何,“没有什么特别的防护,最多只能捂住鼻子。”
张小姐所住的“日出康城”楼盘,最近处距离堆填区仅800米,本身亦处在已经复绿的堆填区原用地旁。因离堆填区近,且垃圾运输车辆必经的环保大道,也在楼盘旁。“日出康城”内的居民受堆填区影响特别大。
今年5月,香港政府部门公布“资源循环十年蓝图”,其中一项就是扩建包括新界东南堆填区在内的3个目前正在使用的废弃物堆填区。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堆填区周边居民关注。由于新界东南堆填区最靠近民居,包括“日出康城”住户在内的香港市民,组成“终极关闭将军澳堆填区大联盟”,他们开始到政府总部请愿,以占据环保大道等方式表达诉求。最终,3个堆填区扩建的拨款申请在香港立法会中要么被政府部门自行撤回,要么被议员提案中止辩论。
如今,垃圾每天都在继续堆,臭气每天仍陪伴着将军澳居民。张小姐称,她已经习惯了有臭气的生活。但对于不少香港市民来说,有座“垃圾山”在香港的核心地带,怎样都是一种尴尬。
张小姐介绍,TVB每年台庆,都有在总部让演艺明星走红地毯的仪式,“有时看到那些明星走红地毯,笑得很灿烂,其实他们是在顶着恶臭,觉得他们挺惨的。”
五成以上的垃圾全被填埋
根据现有资料和香港当地环保NGO负责人的说法,香港“垃圾围城”,其成因和广州,不无相似之处。
城市规划不足,是堆填区影响市民的首要原因。1978年,当时的香港政府在将军澳地区首设垃圾堆填区;1980年代后期,将军澳北部规划并兴建将军澳新市镇,开始有市民从市中心迁居至此;但堆填区并未关闭,反而在1988年扩建。1994年,香港政府又在将军澳靠近清水湾郊野公园附近,开辟“策略性堆填区”,即今天的新界东南堆填区。1995年,原有的将军澳堆填区被填满关闭,香港政府在新界东南堆填区以西的地块,又开辟了一个主旨为非污染性和高科技行业入驻的将军澳工业邨。随着2003年TVB入驻及2009年“日出康城”的入伙,将军澳地区居民与垃圾为邻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与城市规划不足相比,对于生活垃圾到底该如何处理的规划,同样欠缺考量。
根据香港环保署的官方数据,香港对于废弃物的回收率达48%,这一数据甚至比不少西方发达国家表现还好。但剩余的52%废弃物,全部都仅用堆填方式处理。
莫非香港一直都用堆填方式处理垃圾?答案是否定的。20世纪末,香港曾在坚尼地城、荔枝角、梅窝、葵涌等地设立了4座焚化炉。作为能让垃圾体积变小的利器,这一设施当年曾让周边不少地区纷纷仿效。
“如今,这4座焚化炉早就全部关闭,且全面清拆。”香港环保NGO组织绿领行动负责人何汉威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4座焚化炉属于较为老旧的设备,其在炉温和排放方面,都较现代的垃圾焚烧技术要稍微落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于避免空气污染,这些焚化炉纷纷被关闭;到2008年,最后一座关闭的焚化炉也被拆卸。
“政府把焚化炉关闭了,但却没有想好之后的路该怎么走。”何汉威认为,香港政府欠缺规划,多多少少让目前香港的垃圾处理显得被动。
2020年新一代焚烧炉将启动
面对困境,香港未来的解困之道是:利用法律手段,升级终处理设施,同时更精细化垃圾分类。
重启垃圾焚烧,是香港对付“垃圾围城”的第一招。2012年,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开始讨论在香港离岛石鼓洲兴建新一代垃圾焚化炉。该规划在2013年被香港环保署落实兴建。根据香港环保署对羊城晚报记者的回复,该焚化炉预计2020年能落成,每天能处理3000吨都市废物,将废弃物体积大幅缩小90%,最重要的是该设施能将废物转化为电能,服务市民。
除了焚烧项目,暂时受阻的堆填区扩建,依然是香港政府部门希望继续推行的政策。香港环保署在官网中对于扩建堆填区的必要性作出了详细说明。该说明以“堆填扩建:暂时唯一末端处理出路,绝无他法可全面替代”为题,称香港现有3个堆填区将在未来2至6年内爆满,如果不能扩建,就算回收率再提高,每天万余吨家庭食肆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会没地方可去。“堆填区仍是本港末端废物处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扩建堆填区时有确切性需求。”
在确保终处理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前段的分类处理是香港解困的另一招。
在香港,如今随处可见俗称“三色桶”的分类垃圾桶。市民亦可通过香港环保署的网页,查询香港某一条街上有“三色桶”。通过“三色桶”,市民可投放纸、塑料、金属等三种常见可回收物。
除了常见可回收物,通过香港环保署官网的查询系统,小到文具,大到家中电器,再大到轮胎木材,偏门到食物衣服等物料,只要有机构愿意回收,都可以查询到该机构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城市概况
香港

常住人口:6859341人,流动人口:212235人(2011年)

日产垃圾量:13458吨(2011年)

食物环境卫生署及洁净服务承办商洁净组员工:10700人(2011年)


垃圾填埋场数量和面积:
垃圾填埋场情况:新界东北策略性堆填区(610000平方米)、新界西策略性堆填区(1100000平方米)、新界东南策略性堆填区(1000000平方米)
垃圾回收利用率:
48%(2012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