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政协副主席谈协商民主:充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理念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论断的提出有怎样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对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怎样的意义?

  3年前,广东省广州市出台了全国第一个政治协商规程,有评论指出,这标志着政治协商走向制度实践。3年实践,广州有怎样的经验与启示?


协商民主制度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胆探索和丰硕成果

  问:协商民主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您能否梳理一下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它的明确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十八大报告首次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协商民主的确立,是对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江泽民同志1991年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有两种形式,他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和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2006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论证了“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第一次确认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概念,并强调“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点。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十八大报告以可观的篇幅论述“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自1991年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以来,再一次把协商民主从一种民主形式上升为一种制度形式,成为我国国家政治制度层面上的一个重要部分。报告中的论述,也是迄今为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及其制度建设最全面最系统的概括和论证。报告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协商民主制度和机制的架构,协商民主的内容和目的,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地位以及人民政协实施协商民主的多种形式等重大问题。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胆探索和丰硕成果,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具有里程碑意义,彰显了中共中央顺应党心、民心,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决心和信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必将有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有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拓宽了民主的深度;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拓宽了民主的广度

  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项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哪?

  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认真审视我们党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历程,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是相继而生的。统一战线的目标是大团结、大联合。人民政协为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提供了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承载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任务。其逻辑起点是各方力量的联合和人民的凝聚,而其相继发展的取向则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目的就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同西方竞争式的民主相比,我国的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从而拓宽了民主的深度;协商民主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从而拓宽了民主的广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民主潮流的明智选择。团结与民主是人类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中两大不可或缺的要素。一些国家在推进民主的过程中,往往致力于彰显民主的价值和意义,忽略了民主对团结的需求,造成推进民主进程中的团结危机,照搬西方民主导致社会动乱和民族分裂的悲剧时有发生。资本主义国家有识之士有关协商民主的探讨和实验,也揭示了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民主的固有弊端。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这两种民主形式创造性地结合,在保障人民行使投票权利的同时,运用协商民主,坚持求同存异,追求和谐相处,经过充分的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协商民主概念简洁、清晰、柔和,充满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理念。协商民主强调协调、商量、和谐,比西方民主那种只讲竞争性、对抗性、排他性要好。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具有协商民主的一般含义,但与国外倡导的协商民主有着明显的不同甚至本质的差别。协商民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和思想开明,不仅是中国对人类民主追求和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借鉴当代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置身当代世界民主潮流搭建了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人民政协作为最早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形式,或者说最稳妥的协商民主制度,应当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问: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答: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完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协商民主形式,更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人民政协是我国特有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具备独特的优势,它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作为我国庄重的政治协商机构,运行数十年,形成了深厚的历史影响和崇高的社会威望。它精英汇聚、智力密集,具有人才优势;它由34个界别组成,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包容性。

  1993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庄严载入宪法。按照与宪法相衔接的原则,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写入政协章程。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宪法和章程为核心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到目前为止,人民政协已建立和完善了全国、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政协的五级组织体系。

  人民政协作为最早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形式,或者说最稳妥的协商民主制度,理应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基干制度。强化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不会导致而只会有利于抵制西方两院制、多党制等政治模式的影响。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协调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问: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还需要从哪些方面继续推进?

  答: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课题。要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不断使之更加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从本意上讲是相对于选举民主(或称票决民主)而言的。因此,要下功夫加强对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基本民主形式及其关系的研究。既要研究一般意义上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关系问题,又要研究中国特色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关系问题,也要与国外两种民主形式的研究相互借鉴,不断为准确定性、定位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并使之切实制度化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同时,还要深入研究和推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调配合,使两种民主形式更好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把协商民主这一民主形式建设好、发挥好。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一个广泛、多层的制度体系,明晰其结构很重要。如何划分全国的、地方的、基层的民主协商,如何协调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的民主协商,如何明确上述各种协商的主体,即谁与谁协商、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成效以及各种民主协商成果的集成运用等都有待通过制度加以认定和规范。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宪法和章程为核心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法理依据的研究;如何进一步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与党委、人大、政府办文办事规则协调衔接,切实把政协协商成果纳入决策程序,提高政协协商的实效性;如何更加活跃有序地组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突出特点,避免重叠,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学习贯彻十八大报告精神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并加以解决。

返回列表